諸葛亮(181—234年),字孔明,号卧龍,琅邪陽都(今山東沂南)人。
他是中國曆史上首屈一指的軍事戰略家,未出茅廬而定天下三分。
他七擒孟獲、六度北伐,事無巨細,鹹決于己,終于積勞成疾,病逝于五丈原軍營。
後人對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之精神極為崇敬,對其智慧才能稱贊有加,以至民間将諸葛亮視為智慧的化身。
但也有人對諸葛亮之用兵、用人提出異議……
題目中的所謂“七問”,其實出自文章中的七個小标題,并非詢問諸葛亮的意思。
七個小标題如下,下面依次貼出:
一、司馬懿論孔明:食少事煩其能久乎?
二、長星墜落前營:孔明之死有何傳說?
三、劉備與諸葛亮:真的是如魚得水嗎?
四、諸葛亮與劉禅:真的是情同父子嗎?
五、諸葛亮之北伐:真的是無益之舉嗎?
六、諸葛亮之用才:真的無知人之明嗎?
七、諸葛亮之用兵:真的無軍事才能嗎?
司馬懿論孔明:食少事煩其能久乎?
文章來源:[url=http://bbs.cqzg.cn/viewthread.php?tid=341713][轉貼](強文)七問諸葛亮[/url]
“孔明強支病體,令左右扶上小車,出寨遍觀各營。
自覺秋風吹面,徹骨生寒,乃長歎曰:‘再不能臨陣讨賊矣!悠悠蒼天,曷此其極!’”
這是《三國演義》第一百零四回“隕大星漢丞相歸天”裡的一段描寫,筆者讀至此,每每唏噓不已。
大業未成,而壽命已終,諸葛丞相此時心中的悲怆真是難以言喻,正所謂“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這是諸葛亮第六次北伐曹魏了。
從公元227年到公元231年的六年間,諸葛亮五次北伐,均無功而返。
此後經過三年的休養生息,即到了公元234年春,諸葛亮乃起傾國之兵,發動第六次北伐。
前五次北伐,諸葛亮好像并沒有一舉掃平曹魏的意圖,與其說是北伐,倒不如說是練兵。
因為,諸葛亮雖然“無歲不征”,但每次用兵,隻動用四萬至八萬兵員,平均每次出征隻動用蜀漢總兵力的三分之一,而且每次都是輪流出動。
這一次則不同。
諸葛亮于公元231年伐魏失利退回漢中後,作了三年的細緻準備,如勸農積谷,休士講武,積聚北伐力量;再如大量制造他親自發明的“木牛流馬”,很大程度上可以解決部隊的補給問題;為了使魏國陷入兩面受敵之困境,諸葛亮還遣使至吳,約孫權共同起兵讨伐曹魏。
各項準備工作就緒之後,諸葛亮大起蜀漢精銳十二萬餘人,自斜谷(在今四川眉縣西南三十裡處,谷長四百餘裡)抵渭水南岸。
可以說,諸葛亮此次北伐是空國出征,頗有與魏國一決雌雄的氣勢。
這一年,諸葛亮54歲。
自公元223年劉備死後,諸葛亮身負托孤重任,日夜操勞十餘年,身體狀況已是每況愈下。
這一回,諸葛亮好像有所預感,覺得自己有生之年已然無多,必須抓緊時間大舉伐魏,以在自己去世之前完成興複漢室的夙願。
所以,諸葛亮改變以前隻率幾萬兵力北伐的做法,決心傾國北征。
奉魏明帝之令負責抵禦蜀漢大軍的魏軍前敵總指揮,仍是諸葛亮的老對手司馬懿。
司馬懿在政治上富有權謀,在軍事上也頗有一套。
導緻諸葛亮第五次北伐無功而返的便是此人,所以諸葛亮對司馬懿頗為忌憚。
有人認為,司馬懿是個大權謀家,但算不上是個大軍事家。
因為他對付諸葛亮隻有一個辦法:避而不戰。
其實不然。
孫子曰:“昔之善戰者,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
……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動于九天之上。
故能自保而全勝也。
”司馬懿對遠道而來的蜀漢大軍采取“拖”的戰術,是非常正确的。
因為蜀漢軍隊千裡北征,糧草補給成了影響其戰力的關鍵因素。
而蜀道艱難,要使可以供給十餘萬大軍的糧草及戰略物資源源不斷運到前線,談何容易!諸葛亮前五次出征無果而還,失利的原因都與糧草供給有關。
所以說,用兵者千裡遠征,旨在速戰速決。
一旦糧運不繼,則後果不堪設想。
諸葛亮想速決戰,司馬懿偏偏不戰,貌似消極防禦,實是對付蜀軍的最佳戰略。
諸葛亮預料司馬懿仍會采取上次避而不戰的策略,乃作了兩手準備,一方面積極進取,一方面占領五丈原(上部平整之高原,在今陝西武功西十裡處,西接岐山,東連武功),攻下陳倉和雍城(皆屬今陝西省),随即派兵攻天水,意在使渭水成為成為蜀軍糧草及其他戰略物資的供給線。
魏國諸将得知諸葛亮駐軍五丈原,都不以為然,唯獨揚武将軍郭淮深以為憂。
他認為,諸葛亮此次若與魏軍速戰不成,将以五丈原以西為根據地,與魏國展開持久戰。
因此,他向司馬懿建議先占領北原(在渭水北岸,據五丈原約二十五裡),以側護魏軍右翼,使諸葛亮“跨渭登原、連兵北山”的圖謀無法實現。
司馬懿初時沒有意識到先占北原的重要性,經郭淮一再提醒,乃悟,遂派郭淮率重兵占據北原。
果不出郭淮所料,郭淮的部隊剛到北原,蜀軍亦至。
蜀軍畢竟晚了一步,遂被擊退。
這是諸葛亮此番出征以來與魏兵的首次交鋒,可惜因郭淮的遠見而失利。
鑒于司馬懿與郭淮牢牢遏制住蜀漢大軍的北上和東進要路,諸葛亮無奈之下,派兵西進,掃平散關、隴城等地,先确保有一個安定的大後方,然後分兵屯田,與渭濱的居民同住,意在與魏兵在此展開持久戰。
于是,從是年二月至六月,諸葛亮就與司馬懿在武功一帶對峙着。
諸葛亮雖然令軍士們屯田,作好與司馬懿長期對峙的準備,但終究不是上策。
他數次向司馬懿挑戰,司馬懿皆置之不理。
甚至,諸葛亮派人給司馬懿送去一套女人的衣服,羞辱司馬懿像女人一樣膽小。
從此事上看,諸葛亮也太小瞧司馬懿了!李宗吾先生曾斷言政客一般要具備兩大特點:一是臉皮厚,一是心腸黑。
對司馬懿這樣一個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