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軍,不得與戰。
”諸将皆為此感到疑惑。
此時張遼便說:“曹公遠征在外,待其救兵來時,敵軍必定已攻破我們了。
所以曹公教我等衆将,待敵軍未合便逆(迎)而擊之,摧折敵軍鋒銳,以安衆人之心,然後方可堅守。
成敗之機,在此一戰,諸君何須疑惑?”而李典亦與張遼持相同意見。
于是張遼在夜間募集敢于逆擊敵銳之士,共得八百人,于是開剝牛支讓将士飽食,準備明日大戰。
天尚未亮,張遼被甲持戟,獨自先登直陷敵陣,立殺數十人,斬其二将,并于陣中大呼己名,然後突擊沖入重壘,直至孫權麾旗之下。
孫權見狀大驚,其衆手足無措,不知所為,隻得走登于高丘之上,僅以長戟自守而已。
張遼見敵軍退避,便叱喝孫權,挑釁他下來對戰,孫權懼而不敢動;及至望見張遼所領之兵原來甚少,于是忽聚衆軍數重圍困張遼。
張遼于吳陣左右突圍,直前急擊,其圍不禁沖撞而開,張遼将領麾下數十人得以脫出。
但陣中尚有馀衆未出,皆号呼張遼道:“将軍舍棄我們了嗎!”張遼複又還入重圍,救出被困馀衆。
孫權人馬皆望風披靡,沒有敢當張遼之将。
自朝辰戰至日中,吳軍銳氣為張遼所奪,魏軍此時還城修業進行守備,衆心方才安然下來,諸将對張遼所為均表歎服。
孫權守擊合肥十馀日,城不可拔,于是還軍退師。
張遼率諸軍乘勢追擊,差點可以再有擒獲孫權的機會。
曹操聞此,大壯張遼的表現,拜遼為征東将軍。
建安二十一年(公元216年)曹操複征孫權。
軍到合肥,曹操循行視察昔日張遼作戰的地方,贊歎良久。
于是增加張遼手下兵,多留駐軍。
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曹操攻濡須口,孫權請降,留夏侯惇、曹仁、張遼等屯居巢。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關羽圍曹仁于樊城,适時孫權稱藩于魏,不足為患,于是曹操召張遼及諸軍悉數回救曹仁。
但張遼軍尚未至,徐晃已破關羽,曹仁之圍遂解。
此時張遼與曹操會于摩陂。
遼軍至時,曹操乘車辇視出慰勞張遼,張遼遂還屯陳郡。
魏文帝黃初元年(公元220年)曹丕即位魏王時,張遼轉封前将軍。
朝廷分封其兄張泛及一子列侯。
不久孫權又再叛變,曹丕遣張遼還屯合肥,并進爵都鄉侯。
朝廷又給予張遼母親輿車,派遣兵馬送張遼家人到張遼軍屯之處,當張遼母親至時,張遼導領随從出迎。
張遼所督的諸軍将吏皆羅拜于道旁,看見此景的人均認為這是十分榮耀的事。
後來文帝踐阼,張遼封晉陽侯,增邑千戶,并前二千六百戶。
黃初二年(公元221年)張遼朝聖于洛陽皇宮,曹丕便引張遼會晤于建始殿,親問其昔日破吳時的情狀。
張遼述說過後,曹丕向左右歎息道:“簡直是古代的召虎啊。
(召虎即召公奭是與方叔、尹吉甫、秦仲等齊名的東周大将。
他因平淮夷所以被曹丕借作比喻。
)”于是為其建造第舍,又特為張遼母親築殿,當年跟從張遼突破吳軍陣營、臨時應募的一衆步卒,皆為虎贲。
黃初三年(公元222年)孫權又複稱藩。
張遼奉命還屯雍丘,卻在此得病。
曹丕遣侍中劉晔帶著太醫審視其疾,并令虎贲問其消息,道路上往來相繼不絕。
張遼之疾久未痊愈,曹丕命人迎接張遼就行在所,自己則車駕親臨,執張遼之手,賜以禦衣,又使太官每日送給禦食。
待張遼之疾稍可,遼即回還屯之處。
正當其時,孫權複叛,曹丕遣張遼乘舟,與曹休到海陵臨江駐防。
孫權知張遼至此,甚為忌憚,敕令諸将道:“張遼雖然抱病,但仍是勇不可當的,千萬要謹慎在意!”同年,張遼與諸将同破吳将呂範。
不久張遼病笃,竟逝于江都,一代名将就此隕落。
曹丕為之流涕,谥曰剛侯。
其子張虎嗣任其爵。
黃初六年(公元225年)曹丕追念張遼、李典在合肥之功,诏曰:“合肥一役中,張遼、李典僅以步卒八百人,破賊十萬之衆,自古用兵,未見如此。
他們使賊衆至今仍氣為之所奪,真可謂國之爪牙。
現分封遼、典邑各百戶,賜一子爵關内侯。
”
齊王芳正始四年(公元243年)張遼得享從祀於曹操廟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