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魏五子良将之---------張郃

首頁
    城,被張郃截斷水源,殺得大敗。

    繼而,張郃又平定了三郡的反叛。

    魏明帝曹叡下诏嘉獎張郃,增加食邑1000戶,前後一共4300戶。

    司馬懿在荊州訓練水軍,欲從沔江順流進入長江伐吳,魏明帝曹叡命令張郃率關中諸軍去荊州接受調度。

    張郃到達荊州後,正值冬天水淺,大船無法通行,于是又回軍屯駐方城。

    同年年底,諸葛亮第二次北伐,出散關圍陳倉。

    魏明帝曹叡急招張郃進京,把三萬士兵交給他指揮,并派遣武衛、虎贲等侍衛保護張郃。

    魏明帝還親至河南城置相酒送,問張郃能不能來得及救援陳倉,張郃判斷諸葛亮軍沒有糧草,一定不能持久,便回答等援軍趕到時,諸葛亮已經退走。

    張郃率軍連夜趕到南鄭,諸葛亮果然退軍,于是奉诏還于京都,被拜為征西車騎将軍。

     太和五年[231年],諸葛亮第四次北伐,張郃随司馬懿前往相拒。

    後諸葛亮糧盡退兵,張郃追至木門,與諸葛亮軍交戰,被飛矢射中右膝,死亡,被谥為壯侯,兒子張雄繼嗣。

    由于張郃前後征戰有功,魏明帝分張郃的食邑,封張郃的四個兒子為列侯,封他的幼子爵為關内侯。

     張郃通曉應變之術,擅長布置營寨,預料戰勢、地形,一向準确,即使諸葛亮都對他有所顧忌。

    張郃雖為武将,卻喜歡儒士,曾推薦同鄉的卑湛,被皇帝下诏嘉獎,将張郃比作愛好儒學的東漢大将祭遵,并将卑湛提升為博士。

     張郃字俊義,三國時代最令劉備和諸葛亮憚忌的魏将,可惜在羅貫中把他不少事迹更改或略過,我參考裴松之注的《三國志》以及《資治通鑒》後,得到的結論是:其中一些變更是為了配合别的角色。

     張郃在讨伐黃巾時為韓馥的軍司馬,韓馥被袁紹打敗後歸順袁紹,并且在攻打公孫瓒時立下不少戰功。

    官渡之戰時曾建議袁紹:「公雖連勝,然勿與曹公戰也,密遣輕騎抄絕其南,則兵自敗矣。

    」曹操當時大部份的兵力都在官渡而許昌空虛,張合看出這點與許攸不謀而合,但是不但袁紹沒采信,就連數百年後的羅貫中也沒把張郃的見解寫進去(1)。

     不久後曹操襲擊烏巢,張郃說:「曹公兵精,往必破瓊等;瓊等破,則将軍事去矣,宜急引兵救之。

    (曹操軍隊精良,攻打烏巢一定會成功,到時候代志就大條了,趕快派人救)」但是郭圖卻說:「郃計非也。

    不如攻其本營,勢必還,此為不救而自解也。

    (張郃的計策不對啦,不如直取曹操本營逼他回防,不必救烏巢就可以解除危機啦)」張郃反駁:「曹公營固,攻之必不拔,若瓊等見禽,吾屬盡為虜矣。

    (曹操一定會派人守營,攻不下來,如果淳于瓊被打敗我們也玩完了)」結果袁紹還是聽信郭圖的計策,派張郃攻打曹操軍營,結果不但沒攻下,缺乏救援的烏巢也被劫了。

    郭圖計策失敗,怕張郃回來對證,幹脆使離間計把張郃逼到曹營,這點演義倒是記得很清處。

    (看到郭圖這樣的計策,我還曾突發奇想:說不定郭圖根本就是曹操的間諜,否則怎麼專出一些對曹操有利的計策給袁紹?)可能是郭圖對于曹操劫烏巢的應變策略失當,三國志七代張郃的智力還真的比郭圖高了一點點。

    後來張郃頗受曹操重用,先後與張遼、夏侯淵搭擋立下不少戰功。

    然而在曹操讨伐馬超時,張郃的戰功在裴松之注的《三國志》中卻有些許矛盾之處,或是說被略過。

    <武帝紀>裴松之有注:『曹瞞傳曰:公将過河,前隊适渡,超等奄至,公猶坐胡床不起。

    張郃等見事急,共引公入船。

    河水急,比渡,流四五裡,超等騎追射之,矢下如雨。

    諸将見軍敗,不知公所在,皆惶懼,至見,乃悲喜,或流涕。

    公大笑曰:「今日幾為小賊所困乎!」』然而<許褚傳>中陳壽卻說:『太祖将北渡,臨濟河,先渡兵,獨與褚及虎士百餘人留南岸斷後。

    超将步騎萬餘人,來奔太祖軍,矢下如雨。

    褚白太祖賊來多,今兵渡已盡,宜去,乃扶太祖上船賊。

    戰急,軍争濟,船重欲沒。

    褚斬攀船者,左手舉馬鞍蔽太祖。

    船工為流矢所中死,褚右手并溯船,僅乃得渡。

    是日,微褚幾危。

    』羅貫中采用後者的說法,理由可能有三:(一)前者記載「張郃等(人)」,其中可能就包括許褚,因此羅氏認為沒必要把張合寫進去;(二)許褚為曹操貼身護衛,救駕可能性較高;(三)許褚傳的記載令人驚心動魄,加上又有讓馬超見了許褚有棋逢敵手之感,頗具戲劇性,因而采之。

    總之,對作者而言,《三國演義》58~59章重點在許褚與馬超的對手戲,沒有張郃也無所謂,俊義兄就這樣在演義裡少了一次戰功。

     張郃一生中敗得最慘的一戰,是在巴西被張飛大敗。

    從演義中看來,張郃在狹窄的山道被張飛前後夾擊,大緻上與蜀書記載的相同。

    不久後張郃被派去與夏侯淵守漢中,結果劉備軍全力打擊張郃,導緻夏侯淵分兵給張郃,偏偏又中了法正之計而被黃忠打敗殺害。

    然而夏侯淵的這一死,倒是為張郃加了些分數。

    張合在軍中威望高,很快就被手下推舉為大将,并迅速重整因失去大将而混亂的軍隊。

    而劉備聽說黃忠殺了夏侯淵,隻說:「當得其魁,用此何為邪!(要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