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真實三國之諸葛亮身後的世界(二)

首頁
作者:slq321

    二:可歎魏延

    這個這個……,讓偶們怎麼支持你呢~?呵呵,要求不高,看到喜歡的地方頂上兩句,看到不同意的地方争論兩句,足矣!

    孫權冷眼相看、諸葛一直擔心的事情還是宿命地發生了,諸葛亮閉上了他的雙眼,給我們後人留下豐富的辯論資源。楊儀和魏延成為當時軍政最高的兩位人員,可這兩人是水火不容的一對,怎麼溝通呢?

    費祎幹這個真是行家裡手(以後楊儀也是把心腹話告訴了他,被殺,當然是造反的話),我覺得費祎簡直就是克格勃的人,呵呵。楊儀于是派費祎去魏延那去探聽情況,三國志上是這樣說的“延曰:“丞相雖亡,吾自見在。府親官屬便可将喪還葬,吾自當率諸軍擊賊,雲何以一人死廢天下之事邪?且魏延何人,當為楊儀所部勒,作斷後将乎!”因與祎共作行留部分,令祎手書與己連名,告下諸将。祎绐延曰:“當為君還解楊長史,長史文吏,稀更軍事,必不違命也。”祎出門馳馬而去,延尋悔,追之已不及矣。延遣人觇儀等,遂使欲案亮成規,諸營相次引軍還。”

    這一段話裡我們可以看出來有以下幾層意思:

    1:費祎狡滑的大大的有,變色龍的幹活,諸葛亮屢次派他出使,真是用人得當。

    2:魏延想代替諸葛亮的位置,而且還對孔明不采納他的奇襲計劃頗有怨言,對死去不久的諸葛亮頗不客氣,“雲何以一人死廢天下之事邪?”,意思是他孔明一個人死了,難道地球就不轉了嗎?真是白眼狼一個呀!!!真是不理解那麼多網友為他翻案,俺就第一個看不慣這小子!

    3:魏延不願意讓楊儀主持事務,這倒是正常,他倆平素不和。“且魏延何人,當為楊儀所部勒,作斷後将乎!”,你聽聽,俺魏延是什麼人,聽他楊儀小子的,當個斷後将嗎?呸!

    這麼個形象,能全面主持工作嗎?什麼素質嘛!

    4:既然魏延出問題,孔明生前的計劃便開始進行,軍隊便自行出發,将他老魏扔下了。

    于是老魏大怒,大怒之餘,如果是你,會怎麼辦呢?以我們的思路來想,會有二條路可以選擇,一是不顧蜀中的家屬,投降司馬懿,獲取富貴;二是發發火,老實跟着上路,回成都,找機會再收拾楊儀這小子。

    可人家魏延竟然想出了第三條路,佩服呀佩服,他展開輕功一氣跑到楊儀前邊,更有甚者把棧道也燒了,在斜谷南口等着楊儀,這不是太過分了嗎?你想想,一支大部隊,帶着主帥的棺材,後邊随時會有如狼似虎的司馬懿會追上來,前邊是險峻的山路,還必須經過棧道,你魏延這不是想坑死數萬人民子弟兵嗎?

    這個時候,楊儀身上被諸葛亮看中的極高的應變組織才能發揮了出來,立即組織工兵部隊進行棧道的修複,史載“儀等槎山通道,晝夜兼行,”,在魏延身後緊緊追趕,魏延畢竟快,先一步到了谷口,列隊相迎,準備要楊儀的小腦袋爪子。

    有意思的是,雙方一邊走,一個在前邊燒,一個在後邊修,還不停地向黨中央上書,揭發對方反叛,史載“延、儀各相表叛逆,一日之中,羽檄交至。”,那麼我就不明白,楊儀的表是如何傳給後主的呢?估計是派人從别的路送的,可是别的路都要再拐回五丈原方向才能走,不太可能呀。隻有一個可能是從極險峻的山路翻山越嶺送去的。

    後主是怎麼應付的呢?呵呵,阿鬥自然是狗屁不通,可是傻人有傻福,諸葛亮不但公忠無私,還連帶在阿鬥身邊栽培了一批跟他品格差不多的文官,于是很自然,阿鬥問蔣琬,董允這兩個人,我們隻能說阿鬥聽諸葛亮的話是他的最大的聰明,問這兩個人後來都做了丞相,這兩個未來丞相一緻認為魏延造反的可能性大得多,都保楊儀不反。于是後主派蔣琬帶領衛戍部隊前去解決問題。

    不過蔣琬沒有能見到魏延,魏延在谷口帶兵等着收拾楊儀,可是他竟然沒有去想想諸葛亮在士兵心目中的地位顯然要高于他和楊儀的私人争鬥,文盲大将王平沒有出手,也沒有放箭,他有他的優勢,因為他本身沒文化,所以說出來的話反倒更貼近普通士兵的心,而且隻說了一句話:“公亡,身尚未寒,汝輩何敢乃爾!”,大家頓時散夥,三國志上曾經說魏延善養士卒,倒也不假,這群士兵能跟他燒斷棧道,一直跟到現在也算是對得起他了,而且我懷疑魏延肯定騙了這些士兵,可能是說楊儀想造反之類的話。

    俗話說得好:“兵是将的膽。”,魏延身邊隻剩他兒子等幾個人,不可一世的老魏又做出了一個令我佩服的決定,逃跑,到了漢中,楊儀就輕松了,派馬岱帶一撥兵追去殺了魏延的頭。

    這樣一個沖動任性,行止乘張,頭腦發熱,胡作非為,簡直就是還不到成熟年紀的人想出來的從子午谷偷襲長安,後來又演化成占潼關的計劃竟然成為很多網友借以大貶諸葛亮的一個證據,真是讓人想不通到了極點。郁悶!!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