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煮酒正熟
文醜此戰與對關公一戰,其實細節上有兩處不同:
(1)對趙雲大戰了五六十合亦未膽怯,與關公僅戰三合即膽怯;(2)文醜敗逃後趙雲未追,而關公卻追了;而且即使趙雲追了也斬不了文醜,關公追卻将文醜斬了對于第一點,我的看法是,趙雲、關公、文醜這三個人之間,無論誰跟誰打,隻要是我說的那種嚴格單挑,五六十合甚至百餘合,都不會分出高低上下來,因此趙雲與文醜戰五六十合不分勝負很正常。不正常的是文醜與關公僅戰三合就膽怯。他為什麼會膽怯呢?我有我的解釋,算是一家之言吧,如果哪位能指出明顯不合理之處,我就不再使用這個解釋。
文醜膽怯原因有二:
1心理預期與實際情況的反差問題
文醜雖聽顔良敗兵回報顔良為一赤面長髯大漢所斬,但其必也聽到了一些細節描述--顔良是在無備的情況下被斬的。因此文醜會認為曹營中确有極其勇敢的武将,但此将未必武藝就有多高。
文醜射翻張遼并與徐晃接戰後--毛本是數合,而原本是30合--文醜應該知道對方雖不如自己但亦絕非泛泛之輩。此時文醜或許做出了這麼一個判斷:這個使斧子的家夥可能是曹營中武藝最高的。這也能解釋文醜為何非要死追着徐晃不放--他跟曹操的心思一樣:我要是能斬了你最牛掰的上将,整個戰局就能轉為對我有利!
于是他就死追徐晃,可正在這時關公出現了,而且文醜與其甫一交手即感覺到對方武藝絕對不在自己之下。前邊說了,文醜有個心理預期,那就是:曹營中武藝最強者,也就是徐晃這樣的,文醜沒有想到還有比徐晃更厲害的,可現在卻真的出來一位更厲害的,因此文醜自然會十分驚懼。其實文醜此時的感受與老年趙雲甫遇姜維時的感受是一樣的,當時子龍也是大驚失色:“不意此中會有這等人物!”
2顔良之死給文醜的心理壓力問題
關公一出現,文醜除了驚懼于其武力之外,對其相貌肯定也狠狠吃了一驚:奧,這就是突陣斬了顔良之人吧?前文說了,文醜從敗兵口中聽到一些顔良被殺時的細節,本來是認定顔良被殺是出于不備而非武力不濟的,但文醜本人畢竟沒有親眼看到過那個場景,而是道聽途說的,因此這種看法很容易動搖。此時文醜既已認出關公即殺顔良之人,又感覺到關公武藝極高,因此原來的那個看法馬上就動搖了,文醜突然會有這麼個念頭:不好,那些小兵可能沒看清楚,也許老顔根本就不是在無備時被殺的,也許他是在嚴格單挑中由于武力不如對方而喪的命。文醜一這麼想,您說他能不害怕嗎?
某前文着重分析了促使文醜敗逃的戰場因素,這裡又試着分析了關公的武藝和顔良之死對文醜心理上造成的壓力。總體來說,文醜軍全局的敗勢,以及文醜在局部戰場上的勢孤力單,令文醜必然選擇敗逃;而文醜心理預期與關公武藝的巨大反差,以及顔良之死帶給文醜的心理壓力,使得文醜會“膽怯”。
對于第二點,趙雲未追是因為趙雲未必知道對方是個什麼身份有多麼重要,關公死追文醜是因為他明白殺掉文醜對于全局的重要意義(這個前文曾與楊兄有過争論,想是楊兄已經同意某的意見了)。趙雲追了也未必能殺的了文醜,因為趙雲的坐騎不是赤兔;即便趙雲騎着赤兔能追上文醜,文醜也未必就能叫趙雲給殺了--因為文醜面對趙雲沒有顔良之死帶給他的巨大恐懼感。其實,對于文醜為何沒有意識到關公已經追近,我個人的猜測是:文醜已經給吓傻了,隻顧往前逃命而忘記起碼的防守意識了。文醜為何給吓傻了呢?還是上邊分析的那兩個原因,而且後一個原因(顔良之死)更重要。
華雄武力指數為:攻擊197,防守163
張合武力指數為:攻擊186,防守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