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任司空,于三年(198)正月,“初置軍師祭酒”。
郭嘉擔任的司空軍祭酒,即司空府下的軍師祭酒,是參謀軍事的官職。
從此,郭嘉就做了曹操麾下的軍事高參,為曹操嘔心瀝血地謀劃軍機。
當時的曹操,既取衮州,又迎漢獻帝至許都,“挾天子以令諸侯”,取得了政治上的主動權。
在建安元年,又采納毛玠、棗祗等人建議,屯田許下,收獲糧食百萬斛,為解決軍糧供應問題提供了良好的經驗。
當然,如果與袁紹相比,曹操占有的地盤狹小,兵馬不足,勢力尚弱。
郭嘉能果斷地棄“強大”的袁紹于不顧,而選擇勢弱的曹操作為自己安身立命之主,這充分表現了他深邃的眼光和決斷才幹。
二、策清中原
文章來源:[url=http://bbs.cqzg.cn/viewthread.php?tid=367117]郭嘉之十勝十敗說[/url]
曹操自在衮豫二州建立根據地以來,屢次征伐,各個擊破群雄,解除後顧之憂,以便将來與袁紹放手一搏。
首先,193年,曹操父親由華縣回鄉,被徐州牧陶謙所部軍兵殺害。
操聞訊怒不可遏,率軍報仇,連拔10餘城,陶謙敗退至部城。
次年夏,他又二征徐州,在泗水活埋男女數萬人。
不久,陶謙憂病而死。
進行這兩次軍事行動時,郭嘉尚未投奔曹操。
但《三國演義》卻描寫郭嘉曾參與謀劃其事,這是小說家言,自然不值一辯。
其次,攻滅呂布。
呂布,字奉先,五原郡九原(今内蒙古包頭西北)人。
他原來是并州刺史丁原的部将,卻賣主求榮,殺了原投靠董卓;後來又殺董卓,依附王允。
此人“剛而無禮,匹夫之勇”,是一個政治上反複無常的典型人物。
他被李傕、郭汜驅逐出長安後,如同喪家之犬,四處奔走。
他先依袁術,再投張揚,複奔袁紹。
當曹操讨伐徐州時,不料後院起火,衮州後方發生了叛亂。
陳留太守張邈在陳官勸說下,迎接呂布,企圖趁機奪占衮州。
幸虧荀彧、程昱等堅守鄄城、範縣、東阿三城,使曹操尚可以進退有據。
曹操聞訊後,引兵回救,在定陶、矩野兩役,大敗呂布,才安定局面。
呂市戰敗後,逃到徐州依附劉備,以後又襲取了劉備的下邳(今江蘇邳縣),自稱徐州牧。
劉備喪失根據地之後,便率衆來投曹操。
《三國演義》第十六回寫道:“操待以上賓之禮。
玄德備訴呂布之事,操日:‘布乃無義之輩,吾與賢弟并力誅之。
’玄德稱謝。
操設宴相待,至晚送出。
苟彧人見日:‘劉備,英雄也。
今不早圖,後必為患。
’操不答。
或出,郭嘉人。
探日:‘苟或勸我殺玄德,當如何?’嘉日:‘不可。
主公興文兵,為百姓除暴,惟仗信義以招俊傑,猶俱其不來也;今玄德素有英雄之名,以困窮而來投,若殺之,是害賢也。
天下智謀之土,聞而自疑,将裹足不前,主公誰與定天下乎?夫除一人之患,以阻四海之望,安危之機,不可不察。
’操大喜日:‘君言正合吾心。
’次日,即表薦劉備領豫州牧。
程昱谏目:‘劉備終不為人之下,不如早圖之。
’操日:‘方今正用英雄之時,不可殺一人而失天下之心。
——此郭奉孝與吾有同見也。
’遂不聽昱言......”此事《三國志·郭嘉傳》裴松之注引《魏書》所記大略相同,在這一件小事上,反映出了權謀者的戰略眼光,曹操與郭嘉同列,連荀彧與程昱這樣出名的智囊人物都趕不上。
雖然暫時籠絡住了劉備,但曹操的處境卻不無困難。
其時,北有袁紹、公孫瓒,南有袁術、劉表、孫策、劉境、張魯,西有馬騰、韓遂、張揚,東有呂布;衮豫二州又處在四戰之地,曹操集團實在是四面受敵。
曹操與他的謀士們,日夜分析形勢,研究如何才能擊破中原群雄。
他們意識到自己處于内線作戰,又面臨敵強我弱的不利态勢;袁紹自然是最主要的敵人,而目布卻是最兇惡的敵人。
如此,最終确定了“先弱後強,各個擊破”的戰略方針。
建安三年(198)秋,曹操決定東征呂布。
對此,曹軍内部曾有不同意見,一些将領認為劉表、張繡在後,遠征呂布,隻怕有危險。
之前,曹操詢問荀彧和郭嘉的意見:“今欲讨不義,而力不敵,何如?”荀彧主張先打呂布,認為“不先取呂布,河北(指袁紹)亦未易圖”。
郭嘉也說:“袁紹正于北方圍攻公孫瓒,可以乘此機會,東取呂布。
如不先消滅呂布,一旦袁紹來犯,呂布再出兵援助他,那就為患大矣。
”另一位謀士荀攸也認為:“呂布骁勇無比,又依仗袁術幫助,如果任他縱橫于淮水、泗水之間,一些豪傑一定會響應。
現在乘他剛剛反叛之機,内部還衆心不一,立刻前去攻打,必然能夠成功。
”
在衆謀士的籌畫下,這年秋,曹軍親率大軍東村。
十月,攻下彭城,呂布退保下邳。
曹軍把下邳重重包圍起來,曹操再寫信勸呂布投降。
呂布本有降意,但謀士陳官勸說他死守下邳,又派人沖出包圍去袁術那兒求救。
由于呂布率将土拼死守城,曹軍猛攻了将近兩個月,小小的下邳城競堅不可摧。
久攻不克之下,曹操心内焦急,加之軍隊連戰不休,将土疲憊不堪,糧草給養又供應困難,便準備班師回許都,休整部隊,再作考慮。
疲師遠征本為兵家所局,大軍屯堅城之下,若久攻不克,尤為不利。
現在,曹、呂兩家都已疲憊不堪,誰能再堅持下去,誰就有獲勝的希望。
在這個關鍵時刻,聽說曹操準備退兵,衆謀士都非常焦急,荀攸力勸曹操萬不可撤軍。
郭嘉緊接着說:“過去項羽一生大小七十餘戰,未曾敗北,一朝失勢于垓下,卻身死國亡。
其原因,就在于他依仗自己的骁能善戰,卻少謀略。
如今,目布同樣有勇無謀,而且連吃敗仗,銳氣早已衰竭,勇力已盡。
目布的威力遠不及項羽,而困敗的窘狀卻有過之,若乘勝猛攻,則下邳一定可拔,呂布必将受擒。
”曹操一聽,二人言之有理,遂率軍繼續圍城猛攻。
向曹操進言勿退兵很容易成功。
可無條下邳城内将士、百姓懼怕城破被屠,都拼命死守,如何破城便成為問題的焦點。
一味死政顯然不是上策,此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