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的涼州兵紀律散漫,簡直強盜一樣,可是戰鬥力真強,加上關東諸侯各懷鬼胎,打了小半年,一點進展也沒有,終于糧盡一哄而散。
至于漢朝的老官僚們,就更沒用啦——比如皇甫嵩時領大軍屯在扶風,長史梁衍勸他讨伐董卓,他不但不聽,還自動接受了董卓的領導,整個兒一漢賊。
諸侯讨董的過程中,隻有四個人冒了出來。
一個是曹操,冒進到荥陽汴水,被徐榮打得大敗,回到諸侯屯駐地酸棗一看,嘿,各路諸侯根本沒有前進的意思,氣得借口募兵回老家自打天下去了。
第二個是孫堅,他從長沙一路北上,所到之處要兵要糧,不給的,連太守和刺史都說宰就宰,然後陽人聚一仗大勝,砍死華雄(演義上把功勞記在關羽的頭上了),趕跑呂布,殺進了雒陽。
這時候董卓早燒光、搶光,挾裹着漢獻帝遷都長安去了。
孫堅得了座空城,這個失望啊,隻好退兵回歸江南。
第三個是劉表。
他單騎進宜城,靠着當地豪強蔡氏和蒯氏,很快就控制了大半個荊州,成為亂世中一方淨土。
第四個是公孫度,董卓派他做遼東太守,他一去就自稱“遼東侯、平州牧”,當上了土皇帝,勢力最盛的時候甚至渡海打到山東半島。
要等48年以後,司馬懿才終于把這個家族滅掉。
袁曹到這個時候,已經完全鬧崩了。
前太中華三國聯盟之曆史與遊戲從袁紹吞并韓馥開始,關東諸侯開始窩裡鬥,打了個不亦樂乎。
董卓這個高興啊,可是他也沒能高興多少日子,就在袁紹破公孫瓒于界橋,勢力大膨脹以後不久,他就被王允、呂布、士孫瑞等人宰掉了。
董卓部将李傕、郭汜等殺入長安,又宰了王允,從此司隸也亂成一鍋粥。
呂布逃出來,先奔了袁術,再投張揚,三依袁紹,又回頭去找張揚,都呆不到幾個月——因為大家都知道,這可是隻養不熟的狼崽子啊!
其後,東方兩大勢力開始膨脹。
一是袁紹,從事沮授給他獻上了四州戰略,要他東退黃巾,西敗黑山,北滅公孫瓒,并合匈奴,拿下冀、青、幽、并四州,進取天下。
二是曹操,他在青州大破黃巾餘黨,得降兵三十萬,男女百餘萬口——這就是後來鼎鼎大名的“青州兵”的由來。
雖然青州兵其實一點也不厲害,還習慣搶劫與挾持帶兵将領(夏侯惇就曾被挾持,做過人質),但都是農民出身,後來屯田證明是一把好手。
亂世中田地荒蕪,百姓到處流亡,得到一塊沃土和許多農民,是緻富強兵的關鍵。
曹操正在意氣風發的時候,糟糕,出事了!徐州牧陶謙的部下殺死了路過的曹操的老爹曹嵩。
曆史上的陶謙,可不象演義中那麼善良,是亂世軍閥的典型,燒殺搶掠,無所不為,軍紀亂也是出了名的。
曹操當然大怒,立刻封建軍閥的兇殘嘴臉暴露,攻打徐州,屠滅三縣,雞犬不留。
這就是封建時代的士大夫,為父報仇是傳統孝道,可以揚名的,至于老百姓,隻是工具而已,他們才不放在心上哪!
曹操氣勢洶洶地過來,陶謙吓了個半死,到處請援,可是誰敢來救(況且前讨董盟主袁紹是曹操的發小兼後台)?隻有文弱書生孔融來了,還有公孫瓒配下大将單經派了劉備過來。
陶謙馬上把劉備留下,讓他屯紮在小沛,還上疏表劉備為豫州刺史——劉豫州就是這麼開始叫的。
前面提過,刺史不算什麼大官,而且當時東漢朝廷已經不值錢了,上表奏請某某人為某官,往往隻是地方割據勢力的先斬後奏——真有假地方官殺死或趕走中央委派的真地方官的事情哪,而且還屢見不鮮。
曹操糧盡退兵,隔了幾個月又來打,可是突然後院起火,呂布攻入了他的兖州。
呂布是被迎接進來的,迎他的一個是曹操的發小,也是他老家陳留地方的太守張邈,另外一個是謀士陳宮。
原因就不清楚了,也許是不滿曹操的屠殺政策,也許是勢力内部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