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秦學”是新索隐——張慶善訪談錄

首頁
    一樣的東西,你說這合适麼!而且我認為把《紅樓夢》這樣一部書說成“清宮秘史”也絲毫沒有提高《紅樓夢》的思想藝術價值,甚至在某種意義上縮小了或者歪曲了《紅樓夢》的價值。

    我很喜歡劉心武先生的小說《班主任》和《鐘鼓樓》,我不知道劉先生能不能用他的方法去解讀自己的這兩部作品,去探尋一下《班主任》中的女主角的出身。

    如果他能用自己的方法去解讀自己的小說,那麼或許能有些說服力,否則他的所謂“秦學”隻能是歪解《紅樓夢》、誤解《紅樓夢》,對《紅樓夢》研究沒有任何好處。

     我認為這樣講《紅樓夢》,不管是劉心武本人還是中央電視台都是一種很不負責任、很不嚴肅的行為。

    這種所謂的研究解讀,不僅僅對《紅樓夢》研究産生了很不好的影響,而且對中國的學術氛圍、學術環境也産生了非常不好的影響,好像任何一個人都可以随心所欲地解讀《紅樓夢》。

    像劉心武這樣去解讀《紅樓夢》不僅給學術研究造成了負面的影響,還會給很多年輕人造成思想的混亂,把一門嚴肅學問搞成了滑稽,搞成了粗俗,這是不值得提倡的。

    學術研究應該倡導科學的态度,不鼓勵這種非學術性的,随心所欲的亂講。

    我認為對于《紅樓夢》這樣一部偉大的作品,我們所有中國人都應該引之為驕傲,要珍惜,要敬重,不要随便去歪曲它、誤讀它。

    我對劉心武的研究方法和觀點完全不贊同,我對中央電視台《百家講壇》作這樣的節目感到非常遺憾。

     不論是《紅樓夢》還是研究《紅樓夢》的學問——紅學在近百年的曆史中,常常會産生一些轟動效應,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這是一種值得研究的文化和學術現象。

    可以說,在世界文學史上也很少有這樣一部作品,在幾百年的時間裡保持着對廣大讀者的這麼大吸引力。

    我認為,這種現象包含着諸多因素,但首先是因為《紅樓夢》确實是一部偉大的作品,它本身的魅力是最根本的原因。

    正因為《紅樓夢》具有這麼大的魅力,《紅樓夢》的創作又具有自身一些特殊的情況,比如《紅樓夢》的創作與作者的親身經曆和家世有着非常密切的聯系,這與《三國演義》、《水浒傳》、《西遊記》等等小說都有所不同,這樣的話就給《紅樓夢》研究帶來很多難題,很多謎。

    因此人們的興趣都很大,但人們往往把興趣都放在了解讀這些謎上,也引起了很多人的想入非非,很多人尋根問底,一定要找出《紅樓夢》到底講的是什麼事情。

    在《紅樓夢》最初産生的時候有過一個“本事說”,後來又發展到了索隐派,他們抱着一種好奇心,一定要從《紅樓夢》中找出《紅樓夢》本來不存在的東西。

    劉心武的索隐也是這種方法和興趣的結果,當然他走的更遠。

     現在有一種不負責任的說法,認為這樣的現象出現是“百花齊放,百家争鳴”。

    以為任何一種說法都可以作為一家之言,我認為這是一種誤解。

    作為學術上的一家之言它應該有學術的嚴肅性、系統性,必須建立在嚴肅治學的基礎之上,不能随心所欲,随便講一句話便稱為一家之言。

    先秦諸子百家那才叫做“百家争鳴”。

    我們今天這些包括劉心武先生在内的索隐、誤讀根本算不上一家。

    這幾年紅學當中确實産生了一些令人很擔憂、很顧慮的現象,劉心武算是其中一例,劉心武的“秦學”也不是偶然産生的,之前也有過類似的東西,比如産生過一定影響的《紅樓解夢》,對這種現象的産生确實要認真對待,嚴肅對待,認真研究。

    為什麼索隐的東西早在幾十年前就被胡适之先生批評過,但是在今天還有人在認真地搞,而且很多讀者非常相信,覺得他講得有道理有意思。

    搞索隐的人都有非常令人佩服的豐富想象力,可以像講故事一樣,非常吸引讀者。

    我認為這裡有兩個問題,一是現在學術界确實有一種浮躁、不嚴肅和不嚴謹的狀況,這種狀況不僅紅學界,其它領域也存在,隻不過在《紅樓夢》研究中顯得突出一些。

    這和當前的市場經濟有密切的關系,人們很難坐下來認真做學問,甘心坐冷闆凳,下苦功夫,總喜歡像吃快餐一樣,今天發明一個觀點,明天又發明另一個觀點。

    但我認為,它能引起了很多讀者的興趣和關注,并不能說明它的觀點正确。

    另一方面我們注意到紅學研究确實要注意普及,我們的專家學者要注意在廣大的讀者當中宣傳倡導正确的方法,引導廣大讀者正确地去認識《紅樓夢》,不被錯誤的東西所誤導。

     劉心武的觀點之所以能産生這樣大的影響,與中央電視台“百家講壇”有直接關系。

    正是因為他借助中央電視台這樣的平台,使他的很多觀點造成了廣泛的影響,這一點恐怕值得我們特别注意。

    今天的生活方式與十年二十年之前發生了很大變化,人們在接受信息的時候更多地借助現代化手段,我認為大衆傳媒應該有一種曆史責任感,對民族、對觀衆要負責任。

    中央電視台《百家講壇》曾經做過不少好的節目,采訪了很多著名的學者專家,開了很多很好的課,受到廣大觀衆的歡迎。

    但是近期,特别是劉心武在中央電視台講《紅樓夢》,其所産生的影響我認為是負面的。

    大衆媒體不要想怎麼搞就怎麼搞,隻顧追求收視率。

    要知道,積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