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郭靖是個道德典範嗎

首頁
作者:閻大為

    有些“金學家”們對郭靖是這樣評論的,說:“郭靖的一生,是毫無缺點的,極度完美。他對父母孝,對國家忠,……

    郭靖是大俠,不但在江湖上稱俠,而且為國為民,俠之大者,萬民稱頌。”“郭靖是個完人,但大完美了,變成一個僞人。”

    郭靖是個“僞人”,還是個栩栩如生的形象,我不準備在這裡多說,我隻想說,郭靖不是一個“極度完美”的“完人”,他肯定是有缺點和犯過錯誤的。

    在第三十回中,郭靖幫着成吉思汗攻打花刺子模的撒馬爾罕城(元史上作薛迷思幹),在道德上就是不完美的。

    郭靖在蒙古長大,他應該很清楚當時的蒙古軍隊對占領地的軍民是多麼殘酷。在早期,也就是郭靖在蒙古的時期,成吉思汗等蒙古将領,還不知道有稅賦這件事,所以,他們認為占領地的居民沒有什麼用處,不如殺掉,用他們的血來肥沃土地,有利于放牧。他們在打敗對手後,把城池毀掉,年輕女人搶來取樂,有手藝的人可能留下當奴隸,有些小孩子也留下來當奴隸,其餘人全都殺光,其慘烈程度世所罕見。郭靖在協助攻打撒馬爾罕城時,他自己也很清楚,攻打下來以後是要屠城的,但他仍然幫着将城攻打了下來。

    蒙古人攻打撒馬爾罕城,已經是比較晚一些時間的事,這時,經一些人的勸說,成吉思汗已經知道一些“道理”,例如,對占領地的臣民剝削壓榨,較殺掉他們有利等,已經不像郭靖小時的那樣“無知”了,但蒙古軍隊對占領地的軍民仍是非常殘忍的。

    曆史記載說,成吉恩汗在攻打撤馬爾罕城時,遇到很大困難,為了占領此城,成吉思汗派人勸說投降,佯許兔死。在投降後,守軍被編入家古軍隊,在當天夜裡,蒙古軍隊将投降的軍人全部殺光。城中居民被迫交了大量金錢,才免去一死,但還是抓走了包括手藝人在内的數萬人去當奴隸。

    郭靖幫着攻打撒馬爾罕城的直接目的,可以解釋為是為了報父仇,因為,大全國王爺完顔洪烈在城中。以郭靖的武功,還有丐幫多人的協助,設法潛入城中,暗殺完顔洪烈,恐怕要比攻破此城要容易一些。

    在說郭靖是完人時,“金學家”講了他一系列美德,其中第一條就是“對父母孝”。當然,郭靖絕不是對父母不孝,但他所做的都是和上個普通人所能做的沒什麼大區别,沒有什麼突出之處,不能算是道德典範,也說不上“極度完美”。他是要為父報仇,但勁頭并不是非常足的;她母親含辛茹苦将他撫養成人,他為了和楊康比武南下,竟将母親一人留在漠北;他母親被成吉思汗逼死,他似從無報仇之意。

    這不是想給郭靖擺缺點,也不是為郭靖這個形象打抱不平,這裡隻是想說,有些“金學家”的評論觀點是非常粗糙的。

    他們說郭靖是“極度完美”的“完人”,好像是馬馬虎虎地看了看小說,甚至,好像是喝了過量的酒後,提筆所寫的評論。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