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空手套白狼
八二年的春天,我第一次看金庸的小說《笑傲江湖》。
那時看的是“影印版”,十六開的複印紙,用曲别針釘成的一大本。
先看的是後半部,兩個月後才看全了。
從那時到今天,陸續将全部的金庸小說看過多遍,最喜歡的還是《笑傲江湖》,其次是《神雕俠侶》。
在我個人眼裡,聖姑任大小姐盈盈是金庸筆下最生動的女主角,同時,也是最令我生畏的女主角。
一想起她和令狐沖的愛情,我就有脖子後面冒涼氣兒的感覺。
我相信盈盈是真心想嫁給令狐沖的,可我總是對她的終極目的有點疑惑,因為她的所有行為實在太冷靜了,太理智了。
或許這正是她追求愛情的獨特之處,但我還是難以相信真正熱亂中的情人能夠如此冷靜。
二人洛陽初次相遇,令狐沖以為盈盈是個年老婆婆而傾訴了自己的種種心事,盈盈從中已對令狐沖的個性了如指掌。
此後,她每一步追求愛情的行為都具有了極強的針對性,她一出手,就算沒有林平之,令狐沖對嶽靈珊的思戀也徹底沒戲了。
盈盈是生殺予奪的魔教聖姑,手下統率豪傑無數,在江湖上興風作浪易如反掌。
令狐沖不過是華山派大弟子,雖然小有名氣,但與聖姑的威名卻是天差地遠,又是正教中人,背景的巨大反差使兩人難以接近。
盈盈不會放棄聖姑的身份,又不能瞞着一輩子,那麼就先利用令狐沖的孤陋寡聞把戲作足,讓他對自己總有一份好奇心。
直到溪邊養傷時,令狐沖才知道“婆婆”是魔教中人,而且是個美貌少女。
令狐沖對正邪之分本不堅定,這時就更加敵我不明了。
而一旦盈盈覺察令狐沖可能猜出自己的真面目時,立刻便緊張起來,因為這有可能使她前功盡棄。
要說令狐沖也真夠笨的,身為華山首徒,混迹江湖有些日子了,田伯光都知道他“是江湖中的一号人物”,而他自己居然不知道仇敵魔教中有如此這般一位威震武林的聖姑任大小姐!
令狐沖離開洛陽後,各路群豪紛紛獻媚,直至有五霸崗的大聚會。
我總覺得這一切都是在盈盈的授意或者暗示下搞起來的。
試想凡見到她與令狐沖同行的人都自毀雙目或發配荒島,如果沒有她的授意,綠竹翁擅自将聖姑的心事傳遍江湖,不是自己找死麼?各路英雄整日在江湖中刀口舔血,消息來源如不可靠,誰敢輕舉妄動?再說,平一指那樣的身份禀性,除了聖姑的令谕,又豈能單憑傳言就深夜出診?盈盈深知令狐沖對華山一派十分眷戀,五霸崗上一番大鬧,令他在華山門中再無存身之路,正邪不同的障礙無形中就不存在了,聖姑使的乃是釜底抽薪之計,有不服的沒有?五霸崗上一下來,盈盈又誘使令狐沖卷入了她和少林寺的争鬥。
草棚内外一番口舌,就讓令狐沖舍命衛護“婆婆”而與少林結怨。
待方生趕到,以黑木崖聖姑的身份,盈盈本可以與這位高僧“和平對話”,因方生說過魔教與少林是“井水不犯河水”。
但她就是死不露面,一旦方生與令狐沖言歸于好,她又突然出手傷人,迫得雙方惡戰一場,不死即傷,使得令狐沖對正派領袖少林寺也有了不是,别說回歸華山派,連做個正教中人也不可得了。
到了這一步,盈盈還嫌不夠,又令老、祖等人傳言武林,要殺令狐沖為己正名,幹脆用直接手段強迫令狐沖陪着她。
不管令狐沖是被迫也好,是受了感動也好,是知恩圖報也好,是意亂情迷也好,總之他是留下來了。
從洛陽學琴到溪邊養傷,盈盈編織了一張大網把令狐沖套得牢牢的。
令狐沖此時還并沒愛上她,可他這“聖姑情郎”的身份,是跳進黃河也洗不清了。
等到他率衆圍攻少林寺時,又自己給自己加了一套。
從少林出來,盈盈感歎自己“擔了個虛名,也不枉了”,其實仔細想想,到底是誰擔了虛名?令狐沖雖然豁達不羁,其實虛榮心也重得很,處處要表現自己“言出必踐”的丈夫氣概和“知恩必報”的俠義原則。
盈盈則看準了他的性情,每一招兒都沖着他的後腦勺兒,讓他避無可避,閃無可閃,再學八百套“獨孤九劍”也沒用。
為了施恩與令狐沖,盈盈兩次作“舍生忘死”狀。
先是背負他上少林求醫,後在懸空寺為他擋劇毒水箭。
其實,回回都是有驚無險,早在任大小姐意料之中。
少林佛門慈悲,當她殺傷人命而敗在方生手下時,方生就已說過是要擒她上少林,“由方丈師兄發落”,沒有要她償命的意思。
如今她為救人而大義凜然舍身前往,少林如殺了她,還有武林北鬥的氣度麼?莫大先生後來就說過:“少林寺不能就此殺她。
”所以盈盈為救情郎赴少林時早已明了自己頂多受點牢獄之苦,絕無性命之憂。
而令狐沖一得知盈盈為自己身陷少林,立即熱血沸騰,再顧不得重歸華山門下的幻想,率領三教九流各色人等殺上少室山,鬧了個不亦樂乎,最後還不得不與心目中的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