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金庸武學地圖》之擒拿與手法(2)

首頁
丁家這路擒拿手雖隻18路,但其中變化卻着實繁複。石破天第一次用丁家十八路擒拿手中的第八招“鳳尾手”和雪山派弟子動手,就大獲全勝。

    丁家十八路擒拿手,書中出現的招數還有“白鶴手”、“玉女拈針”、“虎爪手”、“九連環”、“鶴翔手”、“龍騰爪”等。

    蘭花拂穴手乃桃花島家傳絕技,使用時右手揮出,拇指與食指扣起,餘下三指略張,手指如一枝蘭花般伸出,姿勢美妙至極。

    “蘭花拂穴手”講究的是“快、準、奇、清”,快、準、奇,這還罷了,那個“清”字,務須出手優雅,氣度閑逸,輕描淡寫,行若無事,才算到家,要是出招緊迫狠辣,不免落了下乘,配不上“蘭花”的高雅之名了。四字之中,“清”字訣最難。

    天山折梅手的第一路掌法口訣7個字一句,共有12句,84個字。據《天龍八部》中所說,這84字口訣甚是拗口,接連7個平聲字後,跟着是7個仄聲字,音韻全然不調,倒如急口令相似。童姥教虛竹天山折梅手口訣,虛竹隻念得三個字,第四個“浮”字便念不出聲,須得停一停腳步,換一口氣,才将第四個字念了出來。虛竹開始時那個“浮”字總是不能順順當當的吐出,到第三次又念時,自然而然地一提真氣,那“浮”字便沖口噴出。原來這首歌訣的字句與聲韻呼吸之理全然相反,平心靜氣地念誦已是不易出口,奔跑之際,更加難以出聲,念誦這套歌訣,其實是調勻真氣的法門。童姥要虛竹再誦歌訣,順背已畢,再要他倒背。這歌訣順讀已拗口之極,倒讀時更是逆氣頂喉,攪舌絆齒,但虛竹倒背時卻顯得流暢,卻是因為得了無崖子的“小無相功”之故。

    “天山折梅手”雖然隻有6路,但包含了逍遙派武學的精義,掌法和擒拿手之中,蘊含有劍法、刀法、鞭法、槍法、抓法、斧法等等諸般兵刃的絕招,變法繁複。童姥認為“天山折梅手”是永遠學不全的,越練内功越高,見識越多,天下任何招數武功,都能自行化在“六路折梅手”之中。

    郭靖所學的“分筋錯骨手”乃是二師父朱聰自創。

    朱聰言語行止甚是滑稽,心思卻頗缜密,他和柯鎮惡暗中計議了幾次,均想梅超風雙目雖中毒菱,但此人武功怪異,說不定竟能治愈,她若不死,必來尋仇,來得越遲,布置必定越是周密,手段也必越加毒辣。是以十年來梅超風始終不現蹤影,六怪卻非但不敢怠懈,反而加意提防。朱聰每見手背上被梅超風抓傷的五條傷疤,心中總生栗然之感,要抵禦“九陰白骨爪”,莫如“分筋錯骨手”。這門功夫專在脫人關節、斷人骨骼,以極快手法,攻擊對方四肢和頭骨頸骨,卻不及胴體。朱聰自悔當年在中原之時,未曾向精于此術的名家請教,六兄弟中又無人能會。後來轉念一想,天下武術本是人創,既然無人傳授,難道我就不能自創?他外号“妙手書生”,一雙手機靈之極,加之雅擅點穴,熟知人身的穴道關節,有了這兩大特長,鑽研分筋錯骨之術自不如何為難,數年之後,已深通此道的精微,手法雖與武林中出自師授的功夫不同,卻也頗具威力,與全金發拆解純熟之後,都授了郭靖。

    郭靖與尹志平相鬥,使用的便是分筋錯骨功夫。

    尹志平奉邱處機之命來給江南六怪傳書,先卻不通姓名找郭靖比試武功。尹志平攻向郭靖,郭靖斜身避過,伸手猛抓敵腕,左手拿向尹志平肘部,這一手是“分筋錯骨手”中的“壯士斷腕”,隻要尹志平手腕一給抓住,肘部非跟着被拿不可,前一送,下一扭,喀喇一聲,右腕關節就會立時脫出。

    郭靖陡逢強敵,一出手就是分筋錯骨的妙着,他于這門功夫拆解甚熟,熟能生巧是生不出的,熟極而流卻也差相仿佛。尹志平手腕與手肘突然被拿,一驚之下,左掌急發,疾向郭靖面門拍去。郭靖雙手正要抖送,扭脫敵人手腕關節,哪知敵掌驟至,自己雙手都沒空,無法抵擋,隻得放開雙手,向後躍出,隻覺掌風掠面而過,熱辣辣的十分難受。

    郭靖單掌護身,凝神不動,待到掌風襲到胸口,身子略偏,左手拿敵手臂,右手暴起,捏向敵腮,隻要一搭上臉頰,向外急拉,下颚關節應手而脫,這一招朱聰給取了個滑稽名字,叫做“笑語解頤”,乃是笑脫了下巴之意。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