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金庸武學地圖》之陣法(4)

首頁
黃藥師精通五行,當年看了全真教的天罡北鬥陣後,潛心苦思,參以古人陣法,創下這二十八宿陣。

    中央黃陵五氣,屬土,由郭靖統軍八千,此軍直搗中央,旨在救出郭襄,不在殲敵。各軍背負土囊,中盛黃土,一攻至台下,立即以土囊滅火壓柴,拆台救人。

    南方丹陵三氣,屬火,一燈大師統軍,領軍八千。此路兵中一千人衛護主将,其餘七千人編為七隊,分由朱子柳、武三通、泗水漁隐、武敦儒、武修文兄弟、武敦儒夫人耶律燕、武修文夫人完顔萍等七人統率。上應朱雀七宿,是為井木犴、鬼金羊、柳土獐、星日馬、張月鹿、翼水蛇、轸火蚓七星。

    北方玄陵七氣,屬水,由黃蓉統軍,領兵八千。此路兵中一千人護衛主将,其餘七千人編為七隊,分由耶律齊、梁長老、郭芙及丐幫諸長老、諸弟子統率。上應玄武七宿,是為鬥木獬、牛金羊、虛日鼠、危月燕、室火豬、壁水七星。

    東方青陵九氣,屬木,此路兵由東邪黃藥師統軍,也是統兵八千。東路兵也分八隊,一路護衛主将,其餘七路上應青龍七宿,是為角木蛟、亢金龍、氐土貉、房月狐、心日兔、尾火虎、箕水豹七星。

    西路軍由周伯通領兵八千,其中一千相煩瑛姑統率,衛護主将,其餘七隊由李志常等全真教第三代弟子分領,上應白虎七宿,是為奎木狼、婁金狗、胃土熊、昂日雞、畢月鳥、觜火猴、參水猿七星。

    東路軍各人背負一根極長的木樁,攻到高台東首,一千兵手執盾牌,沖前擋箭,其餘七千人紛紛放下木樁,東打一根,西打一根,看來似乎雜亂無章,實則八千根木樁的位置皆依黃藥師所繪圖畫豎立,分按五行八卦,頃刻間已将高台東首封住。

    西路軍以全真教為主力,群道素來熟悉天罡北鬥陣法,隻見長劍如雪,七人一堆,四十九人一群,左穿右插,蜂擁卷來,蒙古兵将看得眼也花了,隻得放箭阻擋。

    北方衆軍發喊,卻是黃蓉領着丐幫弟子,拖着一架架水龍,将毒汁往蒙古兵身上射去。那毒汁濺身,登時疼痛不堪,少刻便即起泡腐爛,蒙古軍抵擋不住,向南敗退。

    南方煙霧沖天,乃是一燈大師率領八千人施行火攻,硫磺硝石之屬一陣陣從噴火鐵筒中噴出。蒙古軍見勢不對,當即敗至中央。

    郭靖領軍八千,随後緩緩而上,見蒙古軍亂,當即揮軍而前,直沖高台。

    二十八宿大陣暗伏五行生克之理。南路一燈大師的紅旗搶向中央,郭靖的黃旗軍奔西,周伯通的全真教白旗軍沖向北方,黃蓉率領下的黑旗軍趨東,黃藥師的青旗軍轉向南路。

    這五行大轉,是謂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宋兵雖隻4萬人,但陣法精妙,領頭的均是武林好手,是以蒙古人雖然多了一倍,竟也抵擋不住。

    激戰良久,黃藥師縱聲長嘯,青旗軍退向中央,黃旗軍回攻北方,黑旗軍迂回南下,紅旗軍疾趨而西,白旗軍東向猛攻。這陣法又是一變,五行逆轉,是謂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亂石陣是從諸葛亮的八陣圖中變化出來。當年諸葛亮在長江之濱用石塊布成陣法,東吳大将陸遜入陣後難以得脫。這陣圖的三十六項變化,實是繁複奧妙,即使是像楊過聰明過人,一時也隻記明白十餘變。

    二十八宿方位有:“朱雀移青龍,巽位改離位,乙木變癸水。”“角木蛟變亢金龍!”,“心月狐轉房日兔”,“畢月烏移奎木狼”,“女土蝠進室火豬”等。

    石梁派溫氏五老這套五行八卦陣,是排成一個圓圈,坐在椅子上,将敵人圍在中間;在五人之外,又有16名好手,又分坐16張矮凳,按八卦方位而坐,圍成一個大圈,八卦乃是作為五行陣的輔佐。敵人入圍之後,不論如何硬闖巧閃,五老必能以厲害招術反擊,一人出手,其他四人立即綿綿而上,不到敵人或死或擒,永無休止。五老招數互為守禦,步法相補空隙。臨敵之際,五人猶似一人。溫家五老見識甚淺,五行陣為先人所創,八卦陣法為五老後創,但若有人能破了五行陣,八卦陣徒然自礙手腳,他們自行增添一個陣勢,反成累贅。

    金蛇郎君為了對付溫家五老,在《金蛇秘笈》最後的數頁,創出了破解五行陣之法,那就是“後發制人”四字。袁承志當初見這套武功搞得相當繁複,有許多招數顯然頗有蛇足之嫌,心想和人接戰之際,敵人武功再高,人數再多,也決不能從四面八方同時進攻,不露絲毫空隙,而這套武功明明是為了應付多方同時進攻而創。

    袁承志與石梁派溫氏五老發生沖突時,袁承志身處五行八卦陣,方醒悟金蛇郎君當日創出這套武功來,卻是專為破這五行八卦陣而用。《金蛇秘笈》最後摧敵緻勝的那一路“快刀斬亂麻”,數十招都是要靠寶刀寶劍來使敵人不敢欺近,方能乘機打亂敵陣。破陣之道,在于設法擾亂五人的腳步方位,隻需引得五個老頭兒中有一人走錯腳步,或是慢得一慢,這陣就破了。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