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追求至善的郭靖一籌,愛情豈是靠心機才智、書本教育所能了解?
郭靖意亂情迷之處,必得黃蓉“靖哥哥”三字靈丹妙藥治之,藥到病除,頓覺心中舒暢甜美,絕妙。
郭靖一生的成功和幸運,在于其性格之真、之憨、之癡、之執,看他熱血上湧,大踏步向崖下赴死,此無上境界,生而知之。
饒是黃蓉萬般聰明,萬般伶俐,練門之處卻被郭靖拿住,物物相降,又是絕妙。
非郭靖治不住黃蓉,非黃蓉治不住周伯通,好看之極。
《神雕俠侶》中,郭靖的大俠形象,繼續豐滿。
郭靖帶着楊過大鬧終南山一段,最是好看,最是熱鬧。
看郭靖天人一般的風采,獨戰百數名重陽宮道士,如湯澆雪,如風卷雲,如潮湧流水,如雨打落花,舉重若輕,又勝似閑庭散步,看得小楊過耳熱心跳,目瞪口呆,五體投地,看得讀者也五體投地。
為了郭大俠的光輝形象,讓臭道士們受點委屈,出點洋相,也就應該,誰叫那些道士太不可理喻,糊塗到家了呢?
想當年王重陽是何等威風八面,怎麼盡收了些如此草包窩囊的徒子徒孫?難怪不少讀者于此處大呼不近情理。
但需知小說家之言,不可太當真,而且馬钰、丘處機、王處一,到了此書似乎還是長進不大。
馬钰見了郭靖道:“十餘年不見,你功夫大進了啊!”此話反過來讀,全真七子原地踏步,白活了不少年紀,長輩都是如此,怎能怪小道士呢?難怪楊過從此再也看不起全真道士。
郭大俠宅心仁厚,卻哪裡知道送楊過到終南山學藝,本就是一個善良的錯誤──舍近求遠,棄高就低,怎能讓心高氣傲的小楊過心意持平?
郭靖對楊過的一片慈愛仁心,讀來讓人心熱;楊過不識好人心腸,讀來又備覺苦澀。
郭靖真人,不知久作真時真亦有假處,不問青紅皂白,先派楊過不是。
郭大俠凄然對楊過道:“我甯可你死了,也不願你做壞事。
”
看看,這世界借了正義的名字,多麼輕易地做出最為不義的事情。
郭靖畢竟是極品人物,他雖然混沌缺乏靈性,不能理解生命中最為深刻的意義,但他的可貴在于有着最本能的憐憫和仁慈之心。
忠恕之道,郭靖幾近矣,所以郭靖高高舉起的手掌,終于心灰意懶,萬念俱灰地放了下來。
蒙古大舉進攻南宋襄陽之時,郭靖黃蓉舍身而出,挽危瀾于既倒,作中流之砥柱,實是“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看他在襄陽城頭大戰蒙古兵,所向披靡,真是威風如天神,比《射雕英雄傳》中的形象更為高大豐滿。
大俠的力量,不能不讓楊過聳然動容,肅然起敬。
楊過誤會郭靖,算計郭靖的一段文字,一明一暗,一急一緩,一勾心鬥角,一心底無私。
楊過此時多處見小,郭靖處處見大,但最後,楊過之小處見出大處來,郭靖大俠的人格,感化了楊過,自幼失教的楊過,終于上好了人生的一堂大課。
郭靖道:“為善即善,為惡即惡,好人惡人又哪裡有一定的?分别隻在心中一念之差而已。
”
好郭靖,看他向來混沌木讷,不善表達,偶爾發一點高論,竟是哲學專業水平。
楊過小子,再不能舉一反三,就真是朽木不可雕也了。
《射雕英雄傳》中郭靖的優點不過是樸實真誠,堅忍恒心,到了《神雕俠侶》,郭靖已是一會百會,一通百通。
郭靖并不聰明,可貴的在于數十年如一日的修為,正面教育中的那些高尚道德恰如其分地與他内心善的一面相互融合,以至最後心口如一,渾然玉成,成為道德武功中的典範和楷模。
所以郭靖境界自高,說出的話即是他心中所想,即使是大白話,也有一番不同常人的境界和氣勢。
看郭靖談到“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八個字,真不含糊,對社會、對政治、對民族、對人生有大的徹悟和通達。
南宋腐敗懦弱,隻看襄陽安撫使呂文德草包樣子就知道了。
呂文德對郭靖倚若長城,其實内心隻為一己之私;郭靖奮勇殺敵,“艱難奮長戟,萬古用一夫”,為的卻是民族和百姓,一小一大,昭然若白日垂天之雲。
看郭靖在襄陽城外蒙古兵中殺進殺出,直教人熱血沸騰,恨不能跌身進入文字間,追随郭大哥抛灑熱血。
《射雕英雄傳》和《神雕俠侶》兩書,雕卻大有分别。
郭靖以雕為役,楊過以雕為友,亦是一隐喻。
郭靖,天上人物,世間所無;楊過,紅塵英雄,複雜晦澀的内心,也近于半人半獸。
十大英雄上榜人物中,郭靖以其天人一般的風采,讓人佩服,無話可說,排名第二,已是有些委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