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思源看紅樓序精瘦,有着鷹一樣的目光和火一樣的熱情,這就是周思源老師。
周老師給我的最深印象是他的目光,像鷹一樣,不是有神,而是尖銳。
我極少中午審片,因為怕困。《品讀〈水浒傳〉》系列節目因為趕着播出是在我最不在狀态時就着咖啡審看的。
“我們習慣把梁山泊108位頭領稱為108條好漢,那麼這108位頭領是不是都是好漢呢?有沒有不好漢呢?不但有,還不少!”
我放下咖啡,盯着屏幕裡那張精瘦的臉。
“智取生辰綱的結果是晁蓋這一小部分人先富起來了,把掠奪來的财富據為己有,或大部分據為己有,是中國古代農民運動轟轟烈烈卻屢遭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
我觸到了那鷹一般的目光,感到了奪人的尖銳,看了一下節目單:主講人周思源。
在一次重拍電視劇《紅樓夢》的策劃會上,我随着主辦方的介紹第一次看到了屏幕外的周老師,比屏幕裡瘦小了一圈,臉上的肌肉雕塑似的,嘴閉成一條縫。
輪到主辦方介紹我:“這位是中央電視台《百家講壇》欄目制片人……”
“我跟你們《百家講壇》合作過!”在坐滿人的會議桌對面周老師把話扔過來:“你是領導?”
所有目光集中過來,我有些窘。周思源看紅樓序周老師起身、繞過半個圓桌的參會者走過來、向我伸出手……
在《百家講壇》做了三年半制片人,接觸的學者上千位,周老師是主動向我伸出手的惟一的一位。我握住了那雙瘦而有力的手,也握住了一段愉快珍貴的合作經曆。
去年8月,央視網站邀請我和周老師做在線嘉賓。如火的季節,他卻着長袖衫,袖口領口都緊緊的,在平展寬大的衣服裡他就像個小了一号的“衣架”。那是我第一次特别注意到周老師的瘦,近而擔心他如何能在悶熱的直播間裡完成兩個小時高強度的工作。但周老師給了我一個驚訝,他真就那麼不停嘴地說了兩個小時,甚至沒喝一口水!原來瘦也能是一種力量!
《對話紅樓》社會反響熱烈,我正飄然,突接周老師電話:“節目做得不錯,但有幾個錯字,你記一下……”接下來就是引經據典、追根溯源,足足十分鐘我被慷慨熱切的聲音感染着,感受的不是無知的窘迫,而是汲取的快慰。
編導們說周老師是惟一一位與之打交道沒有心理障礙的學者,他的熱情能縮短一切距離。
看到欄目的不足,他會立即寫信;
出了長篇小說,他會即時捎來;
欄目策劃會,他積極參與;
節目評獎,他滔滔不絕;
……
無奈!工作的變動讓我疏離了周老師。再接到電話已是半年以後,周老師告訴我中華書局要做他的作品集錄,其中相當一部分源于與《百家講壇》的合作,“你來做序吧,為了我們曾經的合作!”周老師依然熱切。
我心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