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是最重要的,就是賈珍事必躬親。
這一點我們有時反倒不大注意,因為被喪事的宏大場面吸引住了。
其實最不正常的是在這裡,因為這是他兒媳婦死了,不是他自己的妻子過世。
按說,他這做公爹的,動動嘴,多拿出些錢來就行了,一應具體事情都應當由賈蓉和下人去辦。
也就是說,這喪事的事主是死者的丈夫賈蓉而不是作為公爹的他賈珍。
現在他卻毫不猶豫地出現在第一線,甚至親自坐車帶着懂陰陽風水的司吏到鐵檻寺踏看寄放靈柩的地方等等。
對喪事的具體安排,直到“心意滿足”為止。
讀過小說的都會發現,不一一說了。
賈珍的這些表現确實醜惡不堪,紅學家和廣大讀者多有批評,無須贅言。
但是如果我們換一個視角,那麼賈珍的這些極不正常的表現除了醜惡之外,是不是還有一些别的什麼值得我們注意呢?
我們前面講到,秦可卿雖然久病不愈,而且日見沉重,但仍然死得出人意外。
當時顯然發生了某種突然事件,最大的可能是被賈珍之妻尤氏發現了,于是促使本來一直處于兩難境地的秦可卿自缢身亡。
小說寫道:“彼時合家皆知,無不納罕,都有些疑心。
”甲戌本在此脂批道:“九個字寫盡天香樓事,是不寫之寫。
”意思是不具體寫出來比寫出來還好,為讀者提供了一個揣摩、聯想、證實的空間。
所謂“合家皆知”,是指甯國府都知道秦可卿不是病死而是在天香樓自缢的,所以除了在甯府大廳停靈七七四十九日請一百零八位和尚念經超度亡魂外,還要在天香樓另設一壇,由99位道士打醮49日,就是這個緣故。
根據民間傳說,有人上吊自盡,是因為這個地方從前有人自缢過,他必須找一個替身,自己才能投胎。
所以請這麼多道士打醮,還有驅以往之邪,表明秦可卿是被從前的吊死鬼弄去當替身的意思,她本身是清白的,是無辜而死的,以後也不要留在天香樓再找替身了。
“無不納罕,都有些疑心”,是指甯府上下都對秦可卿這麼死去的原因感到奇怪和懷疑。
而人們“有些疑心”的對象自然是賈珍。
賈珍不會覺察不到人們的這種懷疑;或者說,賈珍不可能想不到,有些人會對他産生懷疑。
尤其是他的妻子尤氏不早不晚地在這個時候“犯了胃疼舊疾,睡在床上”,“不能料理事務”。
這顯然是個托詞,是尤氏發現了賈珍的醜事,說不定兩人之間還發生過争吵。
而賈珍的兒子秦可卿的丈夫賈蓉則對于妻子之死毫無悲痛之感,這堪稱是奇中之奇。
這說明,賈蓉即使原來不知道父親竟有此事,那麼至少現在他不會不明白為什麼母親托病不出,也不至于對于合家上下的疑心一無所知所感。
反過來說,賈珍對兒子死了老婆無動于衷,也不會毫無察覺,不至于不明白是什麼原因。
但是,即使這樣,賈珍這麼聰明的人,他仍然有這麼多反常的表現。
他在請王熙鳳幫他協理甯國府時,将甯國府對牌交給她,說:“妹妹愛怎樣就怎樣,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