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王熙鳳的結局

首頁
    從寫法上來看,王熙鳳給人留下的印象特别深刻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曹雪芹對王熙鳳的出場下了很大的功夫。

    大凡與王熙鳳有關的重大事件發生之初,曹雪芹總要通過人物之眼、之口對她作一番評述,然後在以後的情節中加以印證。

    尤其是小說開頭的十幾回,她的幾次出場都不同凡響。

    黛玉進府時王熙鳳是先聲奪人,立刻成為全場的中心人物。

    劉姥姥一進榮國府時則通過周瑞家的口述,使讀者對她超凡的機敏、能力與口才以及厲害有了一個初步和概括的了解。

    第十四回王熙鳳正式協理甯國府的開頭也起了很好的鋪墊作用。

    甯國府都總管來升聽說賈珍請了王熙鳳來協理治喪大事,就把仆人中的重要人物招集來警告道:“我們須要比往日小心些。

    ”在賈琏偷娶尤二姐事件之初,六十五回曹雪芹通過小厮興兒對王熙鳳有一大段絕妙的評論,其中有幾句堪稱經典性結論:“嘴甜心苦,兩面三刀;上頭一臉笑,腳下使絆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都占全了。

    ”這幾句話雖然出自一個小厮之口,卻是曹雪芹對王熙鳳五辣俱全的形象性總結。

     由于王熙鳳事情做得太絕,連對她忠心耿耿的平兒有時都容不下,為害死尤二姐之事,恨得賈琏咬牙切齒,發誓要為尤二姐報仇。

    正如興兒所說:“如今合家大小除了老太太、太太兩個人,沒有不恨他的,隻不過面子情兒怕他。

    ” 我們現在看不到曹雪芹原稿中具體怎麼寫王熙鳳的結局,但是從判詞與《紅樓夢曲》以及脂批透露的細節來看,應該和今通行本高鹗所續的大不相同。

    判詞說:“一從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而《紅樓夢曲》則說,王熙鳳“機關算盡太聰明,反算了卿卿性命”。

    對此紅學界有各種不同看法。

    我傾向于認為,由于王熙鳳壞事做絕,賈府被抄及她本人的結局都和她平時的作為有關,所以說“反算”。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紅樓夢曲·收尾·飛鳥各投林》中對王熙鳳的命運結局的暗示比較明顯: 為官的,家業凋零;富貴的,金銀散盡;有恩的,死裡逃生;無情的,分明報應。

    欠命的,命已還;欠淚的,淚已盡。

    冤冤相報實非輕,分離聚合皆前定。

    欲知命短問前生,老來富貴也真僥幸。

    看破的,遁入空門;癡迷的,枉送了性命。

    好一似食盡鳥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幹淨! 這個《收尾》是将《紅樓夢》中以賈府抄沒後的幾種不同類型主要人物的結局歸類說明,所以不限于金陵十二钗和賈寶玉,也包括其他男人,這從“為官的,家業凋零”可以看出。

    我王熙鳳曆劫返金陵 懷疑,有的人物雖非賈府中人,因與賈府有些瓜葛,在小說中比較重要,也包括在内。

    如“無情的,分明報應”,就恐怕也有賈雨村的份。

    因此不能句句坐實為某人,有的可能是指一類。

    有的很明顯此句指誰,如“欠淚的,淚已盡”,非黛玉莫屬。

    有的則一人不盡于一句,如“看破的,遁入空門”,不僅指賈寶玉最後對這個社會和家庭徹底失望,出家為僧,恐怕也含有惜春的結局在内。

    當然,這兩個人出家的目的和思想層次是很不一樣的。

    薛寶钗在小說中地位重要,曹雪芹不可能不為她的“收尾”交代清楚,看來“無情的,分明報應”應當指她。

    她雖然“任是無情也動人”,但“無情”所能夠“動人”的程度與範圍有限,而最不為她所“動”的人卻正是她最想也最需要“動”的賈寶玉。

    因此寶玉最終出家為僧,客觀上是命運對寶钗的懲罰,是她無情所得的“報應”。

    不過此句似乎不限于寶钗一人,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