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典語中無佛性,金丹法外有仙舟。
[說明]
寶钗擡出堯、舜、禹、湯、周、孔等大人物來教訓寶玉,見寶玉“理屈詞窮”,便勸他收心用功,說:“但能博得一第,便是從此而止,也不枉天恩祖德了!”寶玉表示贊同說:“倒是你這個‘從此而止’,‘不枉天恩祖德’,卻還不離其宗!”襲人在一邊幫腔,要他盡“孝道”,他也默許了。接着,寶玉就把《莊子》和佛書叫丫頭統統搬走,口中吟了這兩句話後,便專心緻志地攻讀起八股文、應制詩來了。
[注釋]
1.内典——佛教的經典,認為佛性不靠念經得到,全憑内心頓悟。是禅宗的主張。參見《忍弘弟子所作二偈》評注。
2.金丹——道教徒所冶煉的黃金、丹砂,以為服之可以長生。這裡句意同上。
[評說]
我們曾在前面說過禅宗思想既有被封建時代不滿現實社會制度的人們利用來作為批判武器的可能,又同時指出它的極端唯心的宗教哲學思想在本質上是反動的。在這裡,禅宗思想就不是用來否定客觀現實,而是用來為主觀的妥協行為作辯護。寶玉既被寶钗所“招安”,丢開了佛經,拿起了時文,準備走仕途經濟的道路(二十一回脂評指出,佚稿中寫寶玉後來比以前更“偏僻”,已根本不聽寶钗的“諷谏”),那麼,剩下的隻有阿Q的“精神勝利法”了。他自我安慰說:悟道成佛并不關讀什麼書、走什麼路,中了狀元之後照樣可以做和尚;看破紅塵的人也不妨先盡“孝道”,以報“天恩祖德”。“内典語中無佛性,金丹法外有仙舟”嘛!續書者自己既熱中于功名利祿,又想使自己的文字能冒充曹雪芹的原作,所以隻好想出一個“兩全其美”的折中方案,并搬出這套滑頭主義的處世哲學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