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懸日月照乾坤”,這是《紅樓夢》第四十回“金鴛鴦三宣牙牌令”情節裡一句令詞兒,曆代許多讀者都是馬馬虎虎地就讀了過去,周汝昌先生卻鄭重地告訴我們,這裡頭隐藏着一件公案,那就是在乾隆四年(1739年),出現了打算颠覆乾隆帝位的一股政治勢力,他們以康熙朝的廢太子胤礽的兒子弘皙為首,俨然組織起了“影子政權”,圖謀行刺乾隆,取而代之,那短時間的情勢,比喻為“雙懸日月照乾坤”,真是恰切得很。
《紅樓夢》并不是曹雪芹寫的家史,而是一部含有高度虛構性的小說。
但是這小說的創作源泉,卻是曹雪芹自己家族的興衰際遇。
據周汝昌先生考證,自第十八回後半回元妃省親至第五十三回,所依據的生活體驗均來自乾隆元年(1736年)曹家的景況,當然,加以了一定的誇張、挪移、想像與編造。
一般人都知道,曹家所把持的江甯織造在曹任上,于雍正五年(1727年)被抄家治罪,從南京拘至北京,一度在崇文門外榄杆市的一所17間半的院落裡勉強苟活,那時曹雪芹還小。
但是,一般人很少知道,到了乾隆元年,曹家猶如枯木逢春,曹恢複了官職,曹家的兩門親戚身居高位,曹家的住宅肯定也恢複到“大宅門”水平,因此少年曹雪芹很過上了幾年錦衣纨绔、饫甘餍肥的日子,這便是他所以能寫成《紅樓夢》的生活基礎。
那麼,有讀者會問,既然如此,怎麼又忽然更遭巨變,不但弄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幹淨”,竟連相關的史料也幾乎蕩然無存了呢?這就必須了解到乾隆朝初期的那個情況,即乾隆起初打算通過懷柔安撫政策,把他父親當政期間弄得非常緊張的皇族内部以及相關的官僚集團之間的關系加以緩解,頭兩年裡似乎這政策頗為奏效,沒想到“三春過後”,他忽然發現反對他父親的各派勢力竟然擰成了一股繩,要“舊賬新賬一起算”,甚至幾乎就要把他刺殺掉!這裡面有他父親老政敵的後代倒不稀奇,令他不寒而栗的竟還有他父親一貫善待而且表面上也一直對他父親和他極為順從的王爺及其後代,這樣的政治現實一定傷透了他的心,他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鐵腕手段幹淨利落地撲滅了這一夥政敵,當然也毫不留情地把包括曹這樣的與弘皙家族過從甚密的危險分子連株清除,而且,他決定盡量不留相關的檔案材料,這樣,社會上一般人就并不清楚在表面平靜的生活深處發生了多麼丢他臉的事,而不留痕迹的内部鎮壓也就避免了諸多的後遺症。
抛開曹雪芹個人在這場巨變中的個人悲劇,就事論事,我們得承認乾隆如此應變處理,實在是大政治家的手筆。
現在回過頭來再讀“金鴛鴦三宣牙牌令”的情節,就洞若觀火了。
豈止“雙懸日月照乾坤”等幾個句子有深意在焉。
可以說,整個牙牌令的鋪排,也就是從乾隆元年到乾隆四年間曹家命運的顯示與預言。
曹雪芹先寫的是賈母随着鴛鴦唱牌道出的令詞。
連續幾句其實都是在概括曹家在乾隆元年的好景:“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