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榮甯未敗之先,預感巨變将臨的隻有秦可卿與王熙鳳兩位少婦,其餘的——特别是男人們無一遠慮長籌之人,都隻知安富尊榮,每日高樂不足,還要生事。秦可卿臨終,警戒鳳姐,有雲:嬸嬸,你是脂粉隊裡的英雄,怎麼忘記了古訓和那常聽說的“樹倒猢狲散”那句俗話?
這句話,原來就是作者雪芹家裡祖傳的一句亦莊亦諧的老話:他爺爺曹寅在世,正當貴盛繁華之際,就常舉此言(源出宋代)以儆示座客和家人。
到這時,大樹已倒,衆猢狲們——倚勢寄生的,趨炎附勢的,賴衣求食的,效忠服役的……,一下子都紛紛散去,避之唯恐不及了。自己家裡上上下下,也是如此。刁奴惡仆,勾結外敵,也來一齊趁火打劫。
小紅早就說過:千裡搭長棚,沒有不散的筵席。又說:不過三五年後,就會“各自幹各自的”去了。
這時,一一應驗。
在此之先,已經有迎春之嫁,晴雯之死,司棋之逐,寶钗之遷,……大觀園早非往年盛景,已是一派凄涼寂寞的氣息了,接下去的,就是探春的遠嫁,黛玉的自沉,襲人的遭遣,小紅的配婚,五兒的慘局,惜春的出家,妙玉的落難,……一個接一個,正是第二十三回裡象征的——
落紅成陣
花落水流紅
流水落花春去也
水流花謝兩無情
也就是秦可卿向熙鳳永訣時念的——三春去後諸芳盡,各自須尋各自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