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玉在迎嫁、棋逐、雯死……諸女兒已開始散亡之際,便已十分悲戚,不知所措,惆怅良久,回思還是找襲人、黛玉去說話吧,隻怕隻這三兩個還能共存長守。哪知,他料的全然不對。黛玉是不在了,就連襲人安心要跟他一輩子的忠誠者,也沒得如願。
襲人最後還是走了。她臨走時囑咐寶玉:别人都可不留,隻好歹留着麝月!這個願望和安排,倒真地實現了。
麝月确實在钗、玉二人成婚後,還跟着他們夫婦,是園裡唯一的一位“故人”了。
然而,有寶钗為妻、麝月為侍的寶玉,不久卻忍心地離開了她倆,獨自出家去了!
這些後話,暫且慢表。單說那叮囑務必留着麝月的襲人,又往哪裡去了呢?有人認為她是背信棄義,毫無品格的輕薄人,不值多論。這又是讓俗說僞續給欺蒙了,事情完全不是那樣子的。
原來,襲人之去,不但是不得已的,而且也是為了保護寶玉的安全,自願犧牲的勇毅之女。
那時,賈府大勢已去,衆家仇者嫉者紛紛來攻,皆欲染指。财貨珍玩之外,賈府出名的就還有一項——美女。
于是,出現了“搶紅”的局面。
像南安老太妃那樣,她目見府中衆女,果然個個出色,不知誇哪個的是好。她為了使自家的女兒們得以逃避“和番”,才“推薦”了探春。忠順王府那邊聞風,也就來讨過府裡的姑娘。到此,又來催讨,再無可推了——可是已經沒人可去充當“贖罪羊”了,賈政、王夫人等愁得寝食難安,一籌莫展。忠順王府遣人來說話了,點名隻要寶玉身邊的人,如不從命,則對公子即有不客氣的行動!當此之際,舉家失色——因為唯一合身份要求的人隻有襲人一個,而襲人并非府裡“買斷”“死契”的家奴,她有家裡人,自主權還不能由賈府擅奪。于是隻好來找襲人本人,探她的心意,姑作一試。
事情揭明之後,明敏冷靜的襲人,毅然表示,見府中處在萬難之境,為了解救,更為了保護寶二爺的身命,免遭不測,自己願意到那王爺府裡去,作妾為奴,吃苦受辱,一切甘願。
襲人臨行,阖家以禮相送,痛哭一場!
襲人到了那邊,人家是居心侮辱賈氏,特将她賞與戲子為妻——戲子者,當時是一種“賤民”,一般人(良家、百姓平民)是不肯與之通婚的。
誰能想到:襲人被賞與了誰?卻是小旦琪官,蔣玉菡。
襲人為了紀念與寶玉的舊情,臨别時特将那年的大紅血點茜香羅汗巾子系在腰間,及蔣玉菡一見,大吃一驚,問起你這汗巾子從何而來?襲人備述原由,感歎往昔。兩人相對,也不勝其欷歔凄惜之情。
他們夫妻二人境遇很不壞,因知寶玉貧困日甚,時時設法暗中救濟。不想後來寶玉竟又棄家為僧去了。二人聽知,愈加傷感,便比先加倍地出力,供養寶钗(與麝月)這位孤獨無告的少婦,盡力竭誠,一直到寶钗也不幸早亡。
他們也不斷各處尋訪寶玉離家後的蹤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