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談看書

首頁
    是他們有理由對這一支引以為榮。

     許多民間傳說都像荷馬史詩一樣在近代證實了。

     夏威夷人究竟是亞洲出去的還是西太平洋上來的,論争還在進行中,是傾向後一說的較多:先向西發展到東南亞,再向東擴張,商朝中葉的時候發現塔喜堤,是少數人遇見風暴漂流去的,内中有印尼人。

    他們有計劃的移民隻限二三百英裡之遙,長程的都是朋風吹去或是潮流送去。

    此外又有秘魯的印第安人乘筏子漂流到塔喜堤,都混合成為一族。

    後來發現夏威夷,也是無意中漂流到的,不是像名著小說與影片《夏威夷》中的壯舉。

    ——見魏達(A。

    P。

    Vayda)編《太平洋的民族與文化》——事實往往就是這樣煞風景。

     瑟格斯說夏威夷黑誅儒的傳說,許多别的島上都有,“出自一個共同的神話底層”,換句話說,是大家共同的意識下層醞釀出來的神話,也就是所謂“種族的回憶”。

    南太平洋島人的潛意識裡都還記得幾千年前的菲律賓、台灣、馬來半島遇見的小黑人。

     夏威夷與塔喜堤語言大同小異,至今塔喜堤人稱下層階級的人為“棉内胡尼”,這名詞顯然是他們先有,帶到夏威夷去的。

    瑟格斯認為在史前的夏威夷,大概“棉内胡尼”也是指下等人,然後移用在神話中的矮人身上,是輕侮下層階級的表示。

    我覺得可能有個較簡單的解釋:夏威夷人稱神話中的矮人為“下等人”。

    因為矮人曾經被奴役,是下等人。

    非洲也有小黑人,躲在剛果森林裡很少露面,但是對當地的黑人一向臣服。

    黑人不但體力優越,已經進化到鐵器時代農業社會,小黑人打了獵來獻上野味,交換香蕉、鐵器、陶器。

    夏威夷人當初在東南亞,與小黑人也許是類似的情形。

    夏威夷神話裡的矮人隻肯做夜工,那是被迫服役,而又像非洲小黑人一樣怕羞,膽怯避人,所以乘夜裡來砌牆築路。

    如果是這樣,那麼“棉内胡尼”這名詞有一個時期兼指小黑人與下層階級,因為二者是合二而一的。

    塔喜堤人移植夏威夷,失去聯絡後,語言分别發展,各自保存了“棉内胡尼”兩個意義中之一,另一失傳。

    這樣似乎也還近情理。

     前面引戴教授書上說,棉内胡尼與歐洲民間傳說的小精靈一樣,不過是比較矮小的較早的居民。

    現在我們知道棉内胡尼其實不是夏威夷本士的,而是夏威夷人第二故鄉的小黑人。

    歐洲沒聽說有過小黑人。

    傳說的小人會不會也就是小黑人,也是悠遠的種族的回憶中的事,不在歐洲?歐洲的小精靈裡面,有一種小妖叫“勃朗尼”(Brownie—即“褐色的東西”),人形而極小,是成年男子,脾氣好,會秘密幫助人料理家務,往往在夜間,人不知鬼不覺,已經繪做好了,與棉内胡尼的行徑如出一轍,不過一個在家裡當差,一個在戶外幹活。

    現代英美有一支女童子軍穿褐色制服,叫勃朗尼,顧名思義,是叫她們做主婦的助手。

    也有男童勃朗尼。

    又有勃朗尼牌子的廉價攝影機,後來凡是便宜的照相機都叫勃朗尼。

    美國人常吃一種粗糙的巧克力果仁糕,切小長方塊,也叫勃朗尼,諺語“勃朗尼工作”指無報償的辛勤工作,為人作嫁。

    兒童故事插圖上畫勃朗尼總畫他們穿着咖啡色的中世紀緊身呢襖,同色褲襪,通身褐色,其實“褐色的東西”指膚色的可能性較大。

    顯然是替白人服役的小黑人——小黑人都是棕色皮膚,不很黑。

     歐洲沒有小黑人,這是亞洲還是非洲的?威廉·浩伍土(Howells)——著有《人類在形成中》(“MankindintheMaking”)——認為兩大洲的小黑人同是非洲黑人變小,亞洲的是從非洲去的,但也承認兩處的小黑人并不相像,倒反而是亞洲的比較像非洲黑人。

    非洲的小黑人頭大身小,臂長腿短,不像亞洲的勻稱,黑人實行多妻制,有時候貪便宜,娶小黑人做老婆,黑女人卻沒有肯嫁小黑人的,也吃不了剛果森林裡生活的苦處。

    ——賽亞國(前剛果)今年二月初征了一千名小黑人入伍當兵,不知道是否吸收同化的先聲。

     亞洲附近沒有真正的黑人,所謂“海洋洲黑人”如所羅門群島人并不鼻孔朝天、厚嘴唇,頭發也不一家是密鬈,也有波浪形或是直頭發。

    亞洲小黑人頭發卻與非洲大小黑人一樣。

     身量高矮,兩千年左右就可以變過來,面貌毛發卻不容易改變。

    浩伍士認為這種特殊的頭發,倘是适應環境分别進化,也不會這樣完全一樣。

     他推測非洲小黑人是因為幹旱避入森林,适應環境,才縮小的,在林中活動較便。

    然後沿着“熱帶森林帶”,一直擴展到南亞、東南亞,途中隻有阿拉伯是沙漠,史前氣候雖然屢經變遷,始終沒有過熱帶森林,小黑人過不去。

    浩伍士也承認這是個疑問。

    但是他們縮小的原因并不确定,有人認為是缺乏鈣質與堿。

    (見胡騰——E.A.Hooton——著《出身猿猴》“UpfromtheApes”)在森林裡藏身,是被大一号的人壓迫,那是他們的避難地區,起初到處住得,例如柏賽爾(J。

    Birdsell)等發現小黑人最初到澳洲遍布全大陸,顯然并不是必須依附熱帶森林。

     究竟非洲小黑人是否黑人變小,也還是個疑問。

    根本黑人本身的來源就是個謎。

    至今沒有發現黑人遠古的化石骨殖。

    這可能是因為黑人發源于西非熱帶森林内,氣候濕熱,骨路很難保存。

    先有黑人還是先有小黑人,像“先有雞還是先有雞蛋?”也是個謎。

    大小黑人并不怎麼相像,小黑人比亞洲小黑人還更不黑,也許是世代在森林裡曬不到太陽,變自了。

    膚色灰黃,至多談褐色,有的眼睛也淡褐色,窄長臉,薄嘴唇,鼻孔不掀,比黑人眉骨高,頭圓,胡子多,汗毛重,往往渾身紅毛。

    但是天生老相,臉上頸子上都是極深的皺紋,确是像“老縮了”的人。

    多數人種學家相信他們另有多毛的個子不矮的祖宗,不是黑人,黑人是後起的種族。

    中國春秋的時候,波斯人、迎太基人到西非,都說人口稀少,隻有小黑人。

    ——見庫恩(C。

    S。

    Coon)著《人類的故事》(“TheStoryofMan”)——四0年代有個人種學家莫維斯(H.L.Movius)在地圖上劃了道線,沿着天山,下接喜馬拉雅山,到印度詳為止,人稱“莫維斯線”;過去一百萬年間,直到一萬年前最後一個冰河時代結束,這一帶地方都沒有人類,兩千英裡的“無人區”隔離了黃種人白種人。

    隻有夏季有個溫暖的走廓穿過新疆,可能突破莫維斯線——至少突破過一次,抵達山西,南邊也有一次從印度到印尼。

    但是直到一兩萬年前冰河解凍,莫維斯線以東可以說沒有自人,隻有黃種人與澳洲人種——澳洲土人是從東南亞下去的,本來華南也有。

    ——近兩年世界亥網球單打冠軍賽選手伊風·古萊剛就是澳洲土人,大家也許都看見過照片,是個黑裡俏的少女。

    土人都是波浪形黑頭發,膚色蒼黑,不像黑人黑得發亮,也有金黃色鬈發,有些人種學家稱為早期自種人,體型也相近,毛發特别濃重,像北海道的蝦夷。

    庫恩隻承認蝦夷是白種,來曆不清楚,也許是最近一萬年内來到東北亞。

    他将澳洲土入列為另一主要人種,視為最古老的人類,還保留人猿時代有些特點,如多毛,眉骨特高等等。

    這兩派主張其實分别不大,因為另一派認為白人是最古老的人種,澳洲土人又是自人中最古老的一支。

    庫思也将白人列為一個古老的人種。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