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談看書

首頁
    近年來看的書大部分是記錄體。

    有個法國女曆史學家佩奴德(ReginePernoud)寫的艾蓮娜王後傳——即《冬之獅》影片女主角,離婚再嫁,先後母儀英法二國——裡面有這麼一句:“事實比虛構的故事有更深沉的戲劇性,向來如此。

    ”這話恐怕有好些人不同意。

    不過事實有它客觀的存在,所以“橫看成嶺側成峰”,的确比較耐看,有回味。

    譬如小時候愛看《聊齋》,連學它的《夜雨秋燈錄》等,都看過好幾遍,包括《閱微草堂筆記》,盡管《閱微草堂》的冬烘頭腦令人發指。

    多年不見之後,覺得《聊齋》比較纖巧單薄,不想再看,純粹記錄見聞的《閱微草堂》卻看出許多好處來,裡面典型十八世紀的道德觀,也歸之于社會學,本身也有興趣。

    紀昀是太平盛世的高官顯宦,自然沒有《聊齋》的社會意識,有時候有意無意輕描淡寫兩句,反而收到含蓄的功效,更使異代的讀者感到震動。

    例如農忙的季節,成群到外鄉“插青”的農婦,偶爾也賣淫,當地大戶人家臨時要找個女人,她們公推一個少婦出來,她也“俯首無語”。

    夥伴間這樣公開,回去顯然瞞不住,似乎家裡也不會有問題,這在中國農村幾乎不能想象,不知道是否還是明末兵燹,滿清入關後重大破壞的結果。

    手邊無書,可能引錯。

    這又已經六七年了,也說不定都纏夾,“姑妄言之”(紀昀的小标題之一)。

     又有三寶四寶的故事:兩家鄰居相繼生下一男一女,取名三寶四寶,從小訂了婚,大家嘲笑他們是夫妻,也自視為夫婦。

    十三四歲的時候逃荒,路上被父母賣到同一個大戶人家,看他們的名字以為是兄妹,鄉下孩子也不敢多說。

    内外隔絕,後來四寶收房作妾,三寶抑郁而死。

    四寶聽見這消息,才哭着把他們的關系告訴别的婢媪,說一直還想有這麼一天團聚,現在沒指望了。

    長嚎幾聲,跳樓死了。

    轉述這件新聞的人下評語說:“異哉此婢,亦貞亦淫,不貞不淫。

    ”惋惜她死得太晚。

    紀昀總算說他持論太嚴,不讀書的人,能這樣也就不容易了。

     這裡的鬼故事有一則題作《噴水老婦》,非常恐怖:一個人宿店,夜裡看見一個肥胖的老婦拿着燙衣服用的小水壺,嘴裡含着水噴射,繞着院子疾走。

    以為是隔壁裁縫店的人,但是她進屋噴水在大炕上睡的人臉上,就都死了。

    他隔窗窺視,她突然逼近,噴濕了窗紙,他立刻倒地昏迷不醒,第二天被人發現,才講出這件事。

    這故事有一種不可思議,而又有真實感,如果不是真事,至少也是個噩夢。

    但是《閱微草堂》的鬼狐大都說教氣息太濃,隻有新疆的傳說清新渾樸,有第一手叙述的感覺。

    當地有紅柳樹,有一尺來高的小人叫紅柳娃,衣冠齊整,捉到了,會呦呦作聲哀告叩頭。

    放它走,跑了一段路又返身遙遙叩首,屢次這樣,直到追不上為止。

     最近讀到“棉内胡尼”的事,馬上想起紅柳娃。

    夏威夷據說有個侏儒的種族,從前占有全部夏威夷群島,土著稱為棉内胡尼(Menehuni)。

    内中氣候最潮濕的柯艾島——現在的居民最多祖籍日本的菜農——山林中至今還有矮人的遺民,晝伏夜出,沿岸有許多石砌的魚塘,山谷中又有石砌溝渠小路,都是他們建造的。

    科學家研究的結果,暫定棉内胡尼确實生存過,不過沒有傳說中那麼小。

    像愛爾蘭神話中的“小人”(littlepeople)與歐洲大陸上的各種小精靈,都隻是當地早先的居民,身材較瘦小。

    棉内胡尼與夏威夷人同種,是最早的一撥移民,西曆十二世紀又來了一撥,自南方侵入,征服了他們。

    柯艾島似乎是他們最後的重鎮,躲在山上晝伏夜出,有時候被迫替征服者造石階平台等工程。

    據說隻肯夜間工作,如果天明還沒完工,就永遠不造成。

     後來他們大概絕了種,或者被吸收同化了,但是仍舊有人在山間小路上看見怪異的侏儒,神出鬼沒。

    有個檀香山商人,到這荒山上打獵,夜間聽見人語聲,是一種古老的夏威夷方言,而他們這一行人始終沒看見這山谷裡有人煙。

    檀香山又有個科學家到這島上收集标本,在山洞裡過夜,聽見像是釘錘敲打石頭的聲音,驚醒了在洞口張望,看見小徑上有一點燈光明滅。

    他喊叫着打招呼,燈光立即隐去。

    第二天早上看見地下補上新石頭,顯然在修路。

    以為是私販釀酒搬運下山,告訴老夏威夷人,卻微笑着說:“棉内胡尼隻打夜工。

    ”——見夏威夷大學葛羅夫·戴教授(A.GroveDay)編《夏威夷的魅惑》(“TheSpelofHawaii”)散文選。

    人種學家瑟格斯(R.G.Suggs)說:“夏威夷的‘棉内胡尼’傳說,在南太平洋有些别的島上也有,其他的太平洋島嶼也有。

    出自一個共同的神話底層……夏威夷從來沒有過漆黑的侏儒。

    ”原來棉内胡尼非常黑,會不會是指菲律賓小黑人?馬來亞、安達門群島、新幾内亞、澳洲東北角森林也有小黑人,台灣殘存的少數“矮人”想必也是同種。

    現在零零碎碎剩下不多了,原先卻是亞洲最早出現的人種之一,結集處分布很廣。

    戴教授說科學“暫定”夏威夷有過矮人,大概因為夏威夷從未有過小黑人,所以認為與夏威夷人同種。

    同種而稍矮,似乎不會給傳得這麼玄乎其玄。

     前面引瑟格斯的話,在他的書《泡麗尼夏的島嶼文化》裡面。

    夏威夷、塔喜堤等群島統稱泡麗尼夏,書中說島人來自華南,廣州、海南島一帶。

    因為漢族在黃河流域勢力膨脹,較落後的民族被迫往南搬,造成一串連鎖反應,波及到東南亞。

    考古學發現四千年前華南沿海居民已經有海船,在商朝以前就開始向海外發展。

    港台掘出的石器陶器,代表當時華南的文化,用石頭捶搗樹皮作布,也跟夏威夷一樣——為求通俗,以下概用夏威夷代表泡麗尼夏——尤其是一種梯級形鑿子,柄部一邊削掉一塊,拿着比較伏手,是夏威夷石鑿的特征,起源于華南内陸與沿海,亞洲别處都沒有。

     夏威夷人相信他們來自西方日落處一個有高山的島,“夕陽裡的故鄉夏威基(Hawairi)”,原來夏威基就是多山的華南越南海岸,也确是在西邊。

     夏威夷又有大木筏,傳說有人駕着七級筏子回夏威基,兩層在水底。

    有的回去了又出來,也有的留在大陸被同化了。

    這樣說來,他們是最早的華僑,三四千年前放洋,先去菲律賓,南下所羅門群島,也許另有一支沿東南亞海岸到印尼。

    西漢已經深入南太平洋,東漢從塔喜堤航行三千英裡,發現夏威夷,在太平洋心真是滄海一粟,竟沒錯過,又沒有指南針,全靠夜觀星象,白天看海水的顔色,雲的式樣。

    考古學家掘出從前船上帶着豬、雞、農植物種籽,可見是有計劃的大規模移民,實在是人類史上稀有的奇迹。

    同一時代西方中東的航海家緊挨着海岸走,都還當樁大事。

     我們且慢認僑胞。

    語言學家戴安(I.Dyen)根據計算機分析,認為夏威夷人另有發源地,在所羅門群島東南,紐海不列地斯或邊克斯群島,島人打漁為生,約在五千年前就在大洋面上航行,往西到印尼、菲律賓、台灣通商,又不知道在東南亞什麼地方學到農業,印尼等地都還沒有。

    倒了過來自東而西,推翻了前此一切從亞洲出海東行的理論,——日本人相信他們的祖先來自東方日出處,不知道是否指這批東來的航海者。

    當地本來已經有土著,但是他們有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