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堯棠兄弟便讓他代雇了一輛馬車,準備到旅館住宿。
誰知路上馬車與一輛人力車相撞,巡捕說他們觸犯交通規章,被拉到巡捕房裡罰了一元六角錢。
當晚,兄弟兩人就由那個上碼頭來拉生意的人介紹到&ldquo神仙世界&rdquo(娛樂場)對面一家小旅館裡住宿。
第二天,他們才到《新申報》社,去找一個遠房本家李玉書,請他幫助解決住宿問題。
李玉書給他們安排在離《新申報》社不遠的一家申江旅館裡,那是在漢口路上,是當時上海的一個鬧市中心。
堯林堯棠兄弟住進旅館後,急于找尋一個能供膳宿的學校去讀書,而現在還在暑假中,無法去報名投考。
那個李玉書曾到四川成都去過,二叔、大哥和他熟悉,在堯林、堯棠離開成都臨行時,二叔、大哥就安排好讓他們去找他;同時還叮囑他們有時間可以到嘉興去一次,看看那邊的祠堂是否在重新修建。
李家的原籍在嘉興,從堯棠的高祖李介庵做官在四川定居,到這一代方始五世,所以成都李家至今還與嘉興的宗族有着一些聯系,而且嘉興塘彙鎮還有一所李家祠堂。
在與老家的四伯祖取得聯系後,沒幾天堯林、堯棠即随族叔李玉書去嘉興塘彙,得到熱情接待。
四伯祖年過八十,須發皆白,還在私塾教書。
一見到這兩個遠道來的侄孫,真是喜出望外,拉着說個不休,并準備好一間空房讓他們住,以便他們專心地溫習功課。
兄弟倆讀書之餘,常在黃昏時分,出門散步,想到這個山明水秀的城市,曾經留有李家先人的足迹,對這個地方不免有些特殊的感情。
浙江原與四川一樣,在全國範圍來說,是屬于富庶的省份,而且有許多名城,在曆史上出現過不少值得人們紀念的人物。
堯棠從小讀《說嶽全傳》,知道浙江杭州原是南宋建都的地方,當時抗擊金人入侵的民族英雄嶽飛墓,就在杭州西湖旁。
他不能忘記故事中有關嶽飛被奸臣陷害後,嶽飛的親友偷偷來到嶽墳前祭掃的動人描寫。
他還從西湖,想到另一些近代與古代的愛國志士,如&ldquo風雨亭&rdquo邊的女俠秋瑾;還有明代的抗清英雄張煌言,在杭州慷慨就義時,曾有&ldquo國亡家破欲何之,西子湖畔有我師&rdquo的詩句。
堯棠對這些英雄的事迹十分神往,目前雖身在嘉興,但杭州離嘉興不過一百多裡路程,要是有機會去看看就好了。
堯林也對西湖心向往之,隻是一想到暑假一結束就要去報考高中,得用心再讀一些書,做一些習題,這樣兩人隻好把這樁心事暫且擱在一邊了。
堯棠和三哥在嘉興住了三四天,回到上海,這次由二叔在海關工作的一個朋友丁桂岑介紹,住在虹口武昌路一個叫&ldquo景林堂談道學舍&rdquo的學生宿舍裡,靠近北四川路,住的人大都是互不相識的學生,等待着暑假過去學校開學。
他們在這裡溫習功課,相互指點,偶爾也到北四川路走走。
這裡當時還
不算公共租界,是日本人的勢力範圍&ldquo雖不及蘇州河南邊熱鬧,也到處是店鋪和地攤,亂糟糟的使人心煩,雖然如此,這裡的房租比較便宜,不少中國人,特别是一些工人和窮學生,都在這裡居住。
暑假過去秋季學期開學,許多學生都去考有住讀條件的學校。
堯林堯棠兄弟也離開了這裡,考入南洋中學去做住讀生。
南洋中學在法租界斜橋,是上海一家較為正規的中學,但是學費相當貴,寄宿費也不低,兩人被分别插入二年級和三年級的班級裡,隻讀了半年書,一到年底,就不得不考慮轉學。
而且他們認為自己年齡都不小了,想到南京補習功課,以求&rdquo跳班“還聽說南京的東南大學附屬高中(即現在的南京師範大學附中)學風正而收費低,這樣兩人就從上海來到南京。
當時南京也是在軍閥孫傳芳統治下,人民同樣過着水深火熱的生活,兩人考入東南大學附中後,借住在北門橋魚市街二十一号一間空闊的屋子裡,過着非常儉樸的生活。
兩人同睡在一張床上,早晨一起上學,下課一同回家,逢到雨天兩人合用一頂傘,回家把小皮箱作凳子,對坐在一盞煤油燈下,靠着一張破桌做功課。
兩人人地生疏,來往的朋友很少,總是懷念着成都的家,關心着大哥的處境。
他們每星期各人給大哥寫一封信,大哥也幾乎每星期給他們寄回一封家書。
這個學期堯棠看了很多書,還在課餘學習世界語,并根據英文和世界語,從事文字翻譯工作。
半年後,他們又遷到另一間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