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節大哥與《激流》

首頁
    從閩南第一次過暑假回來,第二年即1931年春天,巴金生平的第一次文學創作高潮就開始來到了。

     那時清明節剛剛過去,自然界正處在草木新綠、鳥語花香的季節。

    随着臘盡春來,氣候轉暖,人們似乎也活躍起來了。

    在江灣路鴻興坊75号世界語學會的一幢石庫門房子裡,許多世界語學者和愛好者都三三兩兩來到這裡,用各種方式交流學習世界語的經驗,準備參加即将在不久召開的會員大會的工作。

    在這裡從事籌備工作的巴金,是大家聯系的對象,有不少人熟悉他,知道他曾在法國留過學,還在《小說月報》發表過中篇小說《滅亡》和短篇小說《房東太太》。

    有個與報界經常有聯系的文化人火雪明,常在當時流行的報紙和雜志上發表文章。

    那天他見到巴金,就用浦東鄉音問巴金:“你有新作嗎?”巴金不知他的用意,竟一時答不上話來。

    因為當時向他直接約寫小說稿的,還不曾有過。

    去年他雖寫了十二個短篇小說,都是别人通過索非來要去的。

    火雪明見他愣着,沒有回答,就接着說:“事情是這樣的。

    你知道《時報》的編輯吳靈緣嗎?他在那邊負責編發長篇連載小說稿件,每天要發一千字,現在他正需要稿件,你能給他寫一部嗎?”聽了火雪明的話,巴金猛然想起去年大哥來上海,在一次談話中,他曾在無意中向大哥透露他準備寫一本以四川老家為題材的作品,大哥回到成都後,還來了一封信,說:“知道你打算寫以我家人物為主人翁的小說《春夢》,我歡喜得不得了。

    ”而他确實為寫這個題材的作品,從馬賽回國途中開始醞釀,到現在也快成熟了。

    雖然現在他正在開始寫《滅亡》的續篇《新生》,但他還是覺得寫《春夢》更迫切,更重要。

    這樣,他就對火雪明說:“好吧,我試一試。

    ” 那時他還住在寶山路寶光裡14号樓下客堂間。

    這一天他回到家裡,并沒有馬上開始動筆,卻在書架上拿起一本托爾斯泰的《複活》,想起當初流着眼淚讀這本書時的情景,以及自己在書前那張空頁上寫下的話:“生活本身就是一個悲刷。

    ” “生活本身真是一個悲劇嗎?”這時他反問自己,他覺得事實并不是這樣。

    因而不免浸入沉思:“生活應該是一場搏鬥。

    我們生來做什麼?或者說,我們為什麼要有這生命?羅曼。

    羅蘭的回答是‘為的是來征服它。

    ’他說得不錯。

    ” 于是巴金坐到方桌邊,拿起了筆,迅速地把自己想的記了下來,并順着思路繼續發揮,寫道: “……我的周圍無邊黑暗,但我并不孤獨,并不絕望。

    我無論在什麼地方總看見那一股生活的激流在動蕩……在它的途中,它曾發射出種種的水花,這裡面有愛,有恨,有歡樂,也有受苦。

    這一切造成了一股激流,具有排山之勢,向着那唯一的海流去。

     “我和所有其餘的人一樣,生活在這世界上,是為的來征服生活。

    我也參加在這個Jeu裡面。

    我也有我的愛,有我的恨,有我的歡樂,也有我的受苦。

    但我并沒有失去我的信仰,對于主活之信仰。

    我的生活并未終結,我也不知道在前面還有什麼東西等着我,然而我對于将來卻也有一點含糊的概念。

    因為過去并不是一個沉默的啞子,它會告訴我們一些東西。

     “在這裡我所要展示給讀者的乃是過去十多年生活的一幅圖畫……我不是一個說教者,所以我不能明确地指出一條路來,但讀者自己可以在裡面去 尋它。

     “有人說過,路本沒有,因為走的人多了,便成了一條路……我知道生活之激流是不會停止的,且看它把我載到什麼地方去。

    ” 他把這一段幾百字的短文,作為他的長篇小說的“引言”,并決定把原來的題目《春夢》改為《激流》,因為“春夢”這兩個字是不能表達他自己對生活的看法的,而“激流”才真正象征了萬馬奔騰的生活現實。

     第二個晚上,他就把《激流》的第一、二兩章寫好了。

    第一章《兩兄弟》,他寫覺民、覺慧兩人晚上從學校排戲回來路上談話的經過。

    他一邊寫,一邊回憶起當年在成都外語專門學校讀夜書時,經常與三哥堯林深夜走在“正通順街”的那條寂靜的石闆路上,有着方形玻璃罩的清油燈,照着他們的影子走向自己家中的大門前來,兩個永遠沉默着的石獅子蹲在門口,等候他倆去敲那扇貼着“國恩家慶,人壽年豐”對聯的黑漆大門。

    這情景對他是多麼熟悉。

    而在公館的大門内所發生的事情,今天回想起來,更使他熱血沸騰:有多少哭泣的靈魂在這裡得不到安息,有多少年輕的生命在這裡被吞噬掉了!這裡有自己所愛的人在受苦,也有自己所厭惡所憎恨的事情在不斷發生。

    他的小說一開頭就把自己帶進家中去,他要把自己的筆去作為攻擊那個不合理制度的武器。

    第二章《琴》,他寫了到家裡來作客的表姐,她正為外語學校明年暑假将招收女生的消息而感到驚喜。

    這個少女的形象,在巴金的生活中有他一個堂姐當年的影子…… 他把寫好的小說“引子”和前兩章文字交給了火雪明,請他轉給在《時報》工作的吳靈緣,看看是不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