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三六 太行秋色(二)

首頁
    部隊經過一整夜休息,精力完全恢複。

    剛剛吃完早飯,騎兵偵察員回來報告:日軍六百餘人帶着民伕、馱子已經進了白石口了。

     團部命令:部隊立刻向戰場開進。

     出了司各莊村口,向北一望,就是那座巍然矗立的白石山。

    此山海拔兩千公尺,山頭終年埋藏在白雲裡。

    山中奇峰競秀,花草繁茂,且盛産白色小雪花大理石,故取名白石山。

    今天的戰場就設計在它的胸懷中。

     本團一營,布置在雁宿崖東山的内斜面。

    指揮員們在山頭上靜靜地觀察着地形。

    周天虹跟着劉福山、左明也爬上了山頭。

    他往下一看,不禁暗暗稱奇。

    山下是一條異常狹窄險峻的山谷,最寬處不過百餘米,最窄處僅有幾十米。

    一條小河蜿蜒其問。

    僅有幾十戶人家的一個小村,像山水畫般挂在高高的河岸上,那就是雁宿崖了。

    往上去是三岔口,往下去是張家墳,這條狹谷大約有數百米長。

    從白石口下來的敵人,隻要進入三岔口,也就進入了死亡之谷插翅難逃。

    這真是打伏擊的絕妙地形!仿佛天造地設專門為八路軍打伏擊似的。

    周天虹不能不暗暗贊眼紅軍将領的指揮經驗。

     營長何彪子向大家傳達了整個戰場的部署。

    本團一營和二營擔任正面突擊;三營在三岔口截斷敵人的歸路;張家墳兩側的陣地已由三團占領,準備由南向北突擊;二團占領西側陣地,準備由西向東突擊。

     何彪子剛剛講完,本來還想鼓動幾句,三岔口方向已經傳來了槍聲。

    原來高鳳崗所在的涞源支隊,已經将敵人引進“口袋”來了。

     “好!到底還是來了!” “這一次老子可沒有白跑!” 陣地上一片歡騰。

    周天虹排最活躍的七班長孫超還說:“我早晨就勸你們不要吃飽,等着下午吃餅幹嘛!” 何彪子立刻命令隐伏在内斜面的部隊爬上山來,在各個山頭上布置好火力。

     周天虹和他的排,靜靜地伏卧在山頭上凝望着山谷。

    不一時,日軍的先頭部隊,從北面的峽谷裡大搖大擺地走了進來。

    他們穿着黃呢子軍服,戴着微微隆起的令人惡心的黃呢軍帽,背着赤紅色的牛皮背包,扛着三八大蓋和歪把機槍,在河邊小路上咔嚓咔嚓過來。

    顯然,他們在中國的土地上早已驕縱成性了。

     “你瞧,他們要休息了!”小孫眼尖,在周天虹耳邊悄悄地說。

     周天虹凝神細看,果然日軍的先頭部隊在雁宿崖村下面的河灘裡停下來。

    有的點火抽煙,有的到河邊飲水,散散亂亂地擠在河灘上。

     “排長,快打吧,多好的目标呀!”小孫又叫。

     周天虹也心裡癢癢的,認為是不可多得的良機。

    他往劉福山身邊蹭了蹭,輕輕地問: “連長,能開火嗎?” 誰知這個挂滿紅絲的獨眼連長把眼一瞪:“這個戰場歸你指揮嗎?”周天虹不敢言語了。

     日軍休息了大約十幾分鐘,接着繼續前進。

    往北一望,其後續部隊已經進來,像一條黃褐色的毛毛蟲慢慢地向前蠕動。

    再往後就是無精打采的民伕趕着的馱子。

    接着,三岔口方向又傳來一陣密集的槍聲,顯然是三營的部隊關上了狹谷的大門。

     天虹再往南看,日軍的先頭已經接近了張家墳。

    他心中不免納悶:老蔫團長怎麼搞的,為何現在還不開火呢?……正在此時,背後響起了洪亮的沖鋒号聲。

    往後一看,号聲是從後面一座尖尖山上發出來的。

    那裡正是團指揮所。

    随着号音,各個山頭的火器一起開火,整個一條山谷戰栗在戰場音樂的大合奏中。

    敵陣頓時大亂。

    進至張家墳的日軍遭到猝不及防的迎頭痛擊,眼瞅着幾個騎馬的敵人翻身落馬,隊伍立刻回卷過來。

    三岔口的敵人遭到尾擊,則朝前擁去。

    頃刻間,在雁宿崖下面的河灘上攪成一團。

    有的朝石頭下面躲,有的亂跑亂蹿,一片鬼哭狼嚎。

    這時,尖尖山上的号音再度響起,二營出擊了。

    眼看着敵人的屍體橫七豎八地倒斃在河灘上。

    那些負了重傷的,則蜷卧在石頭上痛苦地呻吟。

    他們的血舊舊地流到雁宿崖下的溪水中。

     但是,這支被武士道武裝的侵略軍畢竟還是有戰鬥力的。

    那些剩下的日軍,拼死地爬上西側的山頭,占據了無名山和六一五兩個高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