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說,“快去上學吧。
”
巧珠一蹦一跳走了。
湯阿英對巧珠奶奶說:
“以後我有啥不對的地方,你批評我好了。
”
“比品,啥比品?”巧珠奶奶詫異地問道。
“你講我好了!”
“講你,你不對的地方,當然要講你。
”巧珠奶奶振振有詞地說,想起阿英做了夜班,還沒有睡覺,她說,“快去睡覺吧。
”
“不,我幫你收拾東西,準備搬家哩。
”
“這些事,你放心好了,我來收拾。
”
“你一人忙不過來……”
“快去睡吧,累壞了身子,上不了工,誤了生産,這是大事體啊!”
湯阿英躺在床上睡了。
巧珠奶奶細心地收拾草棚棚裡的物件。
湯阿英睡了一覺醒來,已是黃昏時分。
她想起餘大媽該吃二遍藥了,小強回來也該吃晚飯了。
她自己飯也沒吃,就到餘大媽家去張羅,給他們做了飯,煮了藥,又把晾的衣服收拾好,大人小孩都安頓好了,才回到自己的草棚棚裡來。
第三天早上,輪到湯阿英休息,她幫助巧珠奶奶收拾物事,準備搬家了。
巧珠奶奶觑着眼睛對草棚棚仔細地東張西望:放在地上的闆凳椅子的都集中在一塊了,碗筷和鍋鏟鐵勺啥的也紮好了,衣服、襪子和布頭包在一道了,挂在牆上的什物全取下來了……她心裡想:她家裡的物事數過來的幾件,但一搬家,卻覺得草棚棚裡的物事不少,生怕丢了這樣忘了那樣,仿佛東西多得帶不完似的。
張學海看見放在鍋鏟、鐵勺一道的破臉盆,揀了起來,說:
“臉盆這麼破了,帶去做啥呢?”
湯阿英看到那個臉盆,裡面的黃嫩嫩的菊花圖案幾乎看不見了,有的地方破了一個窟窿,是她用棉花塞住,勉強用到現在。
從這個臉盆,她想到從前用它接水的情景,不禁戀戀不舍地說道:
“還是帶上吧。
”
“帶上,”張學海把臉盆拿過來,抽掉棉花,指給湯阿英看:陽光從窟窿裡透過來了,說,“這麼大一個洞,還能用嗎?”
“塞上棉花不是照樣用嗎?”
“到新邨買個新的,省得帶來帶去,麻煩,又不頂用。
”“你有錢買新的,可是這個舊的,你有多少錢也買不到。
”
“這是寶貝?”張學海笑着說。
“對啦,這是寶貝。
”湯阿英無限感慨,回憶地說,“我一看到它,就想起我們過去的窮日子來了。
那辰光,草棚棚外邊下大雨,裡面下小雨;外邊不下了,裡面還下;牆根長綠草,棚裡養青蛙;全靠這臉盆接雨水,也靠這臉盆把淹到棚裡來的水倒出去,這不是寶貝嗎?”
“你說的也有理。
”
“把它帶到新邨,就是不能用,做個紀念也是好的,常常看看它,不會忘記過去受的苦難。
”
“我懂了,你别再說了。
”
“就帶上吧。
”巧珠奶奶說。
湯阿英從張學海手裡拿過臉盆來,用棉花把窟窿堵住,把鍋鏟鐵勺放在裡面,像是對待貴重物品似的,輕輕地放在地上。
張學海看見巧珠奶奶和湯阿英把破破爛爛都收拾起來,臉盆帶上雖有道理,可是還有不少物事不一定帶走,帶過去也沒有用場。
他指着馬桶對巧珠奶奶說:
“這個也帶上?”
“你光吃飯不拉屎了嗎?”巧珠奶奶好生奇怪。
“那邊有廁所。
”
“有廁所?”巧珠奶奶懷疑的眼光對着湯阿英。
湯阿英點點頭。
張學海說;
“帶去沒用場。
”
“不是錢買的嗎?”
“當然是錢買的。
”
“丢下?”巧珠奶奶說。
湯阿英認為帶去用處确實不大,丢下也太可惜了,眼睛一動,看到草棚棚外邊的鄰舍,便說:
“這樣好了,住在草棚棚裡的人還是有用的,送給斜對面劉阿姨吧。
她們想買個大點的馬桶,一直沒錢買,送給劉阿姨再合适也沒有了。
”
巧珠奶奶和張學海都不反對。
湯阿英提着馬桶到劉阿姨家去了。
湯阿英回來,張學海幫着巧珠奶奶把東西都收拾的差不多了。
巧珠插不上手,走來,走去,東摸摸,西碰碰,不斷地向草棚棚望來望去。
她在這草棚棚裡長大的,臨走了,也流露出留戀的心情。
但一想到要搬到新房子去住,又盼望早點搬過去。
她乖乖地靠在奶奶身上,得意地一搖一搖。
巧珠奶奶撫摩她的頭,和藹地說:
“别搖,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