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五十四回 從來豪士乏老将 自古英雄出少年

首頁
    卻說徐庶薦了龐統,單騎而走,來到洛陽,先入相府見了曹操,長揖不拜。

    曹操卻深深還禮道:“先生高才,屈身葉飄零帳下,實數辱沒,今至洛陽,操未曾遠迎,萬望恕罪。

    ”徐庶微微欠身道:“某自幼逃難,流落江湖,偶至襄陽,遂與葉将軍交厚,老母在此,幸蒙慈念,不勝愧感。

    ”曹操道:“令堂義烈,操深為敬仰。

    公既至此,正可晨昏侍奉令堂,吾亦得聽清誨矣。

    ”徐庶稱謝而出,急往見其母,泣拜于堂下。

     徐母大驚道:“汝何故至此!”徐庶道:“本于襄陽事葉君侯,聞母已在洛陽,故星夜趕來,母親無恙,真千秋大喜。

    ”徐母怒而拍案罵道:“吾以為汝遊學四方,學識大有長進,何其愚氓至此哉!葉将軍、劉使君為天下英雄之首,獨曹孟德奸臣亂黨之輩,忠奸之别,天下皆知,汝久習聖賢之書,焉不知忠孝不能兩全?棄寶珠而取瓦礫,舍忠臣而輔奸宦,此明人所不為也。

    徐康挾母投賊,吾賜他姓曹,非我徐門之後,未料到汝亦如此不成氣候,從此徐家無後,吾有何面目見汝父于九泉之下乎!”一席話罵得徐庶伏于地下,汗流如注,無言以對。

     徐母自轉入屏風後去了,稍頃,家人出報:“老夫人自缢梁間。

    ”徐庶大驚入救,母已氣絕,一時怔怔撫屍許久,哭聲未出,一口氣先轉不過來,昏暈于地,良久方醒,猶自凝思不語。

    後《三國演義》有《徐母贊》曰:賢哉徐母,流芳千古:守節無虧,于家有補;教子多方,處身自苦;氣若丘山,義出肺腑;贊美荊州,毀觸魏武;不畏鼎镬,不懼刀斧;唯恐後嗣,玷辱先祖。

    伏劍同流,斷機堪伍;生得其名,死得其所:賢哉徐母,流芳千古! 徐母既喪,曹操使人赍禮吊問,又親往祭奠。

    徐庶葬母柩于洛陽城南,居喪守墓。

    凡曹操所賜,庶俱不受。

    曹康來拜靈前,被徐庶驅逐。

    曹操命斬徐康來祭徐母,徐庶亦将人頭拒于令堂之外,從此心如死水,抱憾終生。

    曹操自聚文武官員,調兵遣将,收許昌,降周泰,刑道榮困守徐州,曹操也不理會,隻是預備兵伐荊襄。

     卻說葉飄零送走徐庶,情懷惘惘,這日來到朝陽界内,葉飄零便道:“明朝即可趕回襄陽,諸位連日奔波,都辛苦了,且找個客棧歇息一晚再行。

    ”衆小将歡呼一聲,便要去尋客棧,忽然道旁一聲嬌叱,一員女将躍出,一柄銀槍,直取葉飄零。

    葉飄零猝不及防,翻身下馬,這才避過。

    那女将卻上了他的馬背,但見劍眉杏眼,容顔秀麗,隻是滿面污穢,卻掩不住勃勃英氣,神色黯然,極為愁苦,口中道:“葉飄零,還我子龍大哥命來!” 衆小将一齊圍上。

    葉飄零一驚,止住衆将問道:“是子龍?他在何處?”女将泫然欲泣,銀槍墜地道:“他已經快死啦!”葉飄零駭然道:“子龍真去矣?可憐一代神将,莫非如此歸于塵土?這位姑娘,芳名何許,仙鄉何處,與子龍有何淵源?”女将道:“汝害死子龍,又要來害我麼?我也不想活了!”躍馬前沖,便撞葉飄零。

    四周小将齊上,拉住馬頭。

    葉飄零驚道:“怎地是我害死子龍?” 那女将尚未開言,華佗卻道:“附近似乎有人受傷。

    ”走到一旁草叢中,果見一人,身披白袍,卻被荊棘扯壞多處,滿面疤痕,華佗一見便知是為烈火灼傷。

    當下韓當黃忠将此人擡出草叢,平放于一塊青石上。

    葉飄零見此人面目雖不可辨,然而身材大小依稀便是趙雲,昔日風流英俊,連神翎飛将尚且心搖神曳,更别提傾倒天下多少紅顔,如今容顔盡毀,性命垂危,蒼天妒人,一至如斯!葉飄零憐才之意湧起,頓時恨滿心胸,喝道:“到底是何人害得子龍如此?” 黃忠道:“姑娘勿得激動,緩緩道來,若真是吾主害死子龍,主公自當還汝公道。

    ”那女将終于哭出聲來道:“當日朱提子龍被曹操所困,我與兄長馬超前往救之。

    後來曹操大軍齊集,我兄被曹将迫走,子龍自燒營寨,護我穿煙突火逃生,麾下衆将,盡皆失散。

    因恐曹操追殺,連夜急奔,欲往冀州。

    初時子龍尚且無恙,不數日卻時常昏厥起來。

    他又道沿途皆是仇寇,需得晝伏夜行,終日勞累之下,到得此處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