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道葉飄零與于禁相拒新野,忽聞各處告急,張郃将清兒、安甯困在當陽、臨沮,卻分兵一萬,因泠苞曾随趙雲攻占荊襄二郡,故這番又使他領軍,人銜枚,馬勒口,急襲襄陽。
泠苞領命,遂引原班西川人馬,星夜奔來,哪消一晝夜,已抵襄陽城下。
城中聞得敵兵忽到,盡皆驚駭。
清兒、安甯大驚,欲待相救,卻自保尚有不及。
獨有葉飄零、慕容秋水聞得泠苞領軍,盡皆賀道:“襄陽無憂矣!”
隻表泠苞來到城下,高聲呼降。
原來此時趙雲雖未痊愈,神威卻已略複三分,聞得襄陽遭難,當即奮然而起道:“葉飄零與我有切齒深仇,然亦有新恩未報,吾今日當解此危難,日後再與之對陣沙場,以雪伯放之恨!”于是上馬而出。
卻見城中百姓已自組義勇軍,聚在城頭待命。
趙雲贊歎道:“葉飄零于荊襄已根深蒂固,非外人可取也。
”
遂與馬雲祿二騎來到城頭。
泠苞遠遠望去,識得馬雲祿,卻不知身旁那将,滿面疤痕者乃是何人。
趙雲道:“泠将軍,别來無恙?”衆軍大半皆是西川舊人,與泠苞聽出乃是故主聲音,一齊下馬哭拜于地,萬軍齊呼:“主公!”
趙雲下得城來,扶起當先泠苞道:“将軍不必多禮。
吾今日落拓如斯,自身難保,早非西川之主,何必還用舊日稱呼?衆位兄弟,一向俱都安好?”他見西川之士仍念舊情,不覺熱淚盈眶,說到最後一句時,拳拳之意,竟是情難自已。
泠苞道:“吾等暫依曹操,皆屬無奈。
主公原來健在,吾等雖萬死不敢與主公對敵。
”衆軍齊道:“願随主公征戰,雖死無憾!”
趙雲道:“今日之境,四面皆敵。
葉飄零與我有重生之德,吾今日隻得暫棄昔日仇怨,不與交兵,當潛往冀州以投劉皇叔,無奈道徒不通,困頓許久。
衆位兄弟倘有心報國,可設法與我共投皇叔帳下,建功立業,保國安民,亦不負男兒之志也。
”泠苞道:“自當生死相随主公。
”
趙雲道:“既是如此,衆軍暫入襄陽,飽餐一頓,皇叔如今已往并州,吾等可急取洛陽,截斷夏侯淵後路,衆軍可有膽乎?”衆軍齊聲大呼道:“有主公在,雖天崩地裂,衆軍何懼?”于是趙雲引軍進駐襄陽,飽食酒肉,拜别襄陽百姓,隻帶了一月之糧,取道武關,殺奔洛陽而去。
張郃聞之,怒氣沖天,便要暫棄當陽,去追趙雲。
荀攸勸住道:“當陽旬日可破,江陵旦夕可取,泠苞小人矣,何足道哉?願将軍以大局為重。
”張郃這才忍住,喝令猛攻當陽。
安甯屢屢受辱,心下大忿,令佟沖好生堅守,自領五千精兵出城來戰張郃,二将相逢,戰到三四十合,原來張郃方才怒火攻心,手足皆軟,竟是當不住安甯鋒銳,被安甯一陣殺敗,奪取許多軍械,當陽士氣大漲,百姓盡皆歡躍。
張郃怨憤,将當陽重重困住,日夜沖車撞城,眼見當陽将破,這才心中忿意稍解。
原來當日曹操曾教導諸臣冬季并無東南風,因此此時衆将皆不提醒曹操提防火攻。
不料十二月初,風向陡轉,曹操于營中歎道:“冬至一陽生,東南風大起,天下形勢将大變矣。
”身邊近臣皆道:“江陵将下,荊南已平,三面合圍,周郎克期必亡,江南轉瞬可定,此既應東南風之象也。
”唯徐庶暗想:“曹操啊曹操,東南風起,汝數十萬大軍潰于一旦矣,吾不能陪汝一同燒烤,先走為妙了。
”
正思忖當日龐統所傳之計,便有人急速來報:“魏公,劉備翻越長城,劉封兵出壹關,關雲長、關雲長……”曹操怒道:“關雲長怎樣?”探馬顫聲道:“關雲長圍困東郡,周泰急往相救,被關雲長揮刀斬之!”曹操拍案大驚:“雲長兄智勇雙全,恐曹子孝兵力雖衆,難當其鋒!”
徐庶道:“魏公,某年來多受眷顧,恨無寸功相報,反而屢屢捉弄魏公,幸明公大量,盡皆一笑了之。
某深為愧疚,既是緊急關頭,吾請一将,去解衮州之危。
”曹操方道:“難得元直歸心,吾縱喪子孫,亦欣慰矣!”徐庶心想:“老賊,周郎屯兵夷道,正為趁東南風燒汝,汝又開始胡言亂語,恐怕真會導緻子孫斷絕!”巡視帳上衆将,看看何人可救,目光落在路招身上,心想此人倒未刁難過他,今日便救他一命,便道:“吾與路招将軍前往,必謹守關隘,直至魏公來援。
”于是挽了路招同去。
路招心下怨恨,本以為可戰敗周瑜,奪取大功,偏偏被徐庶拉走,日後方知徐庶好心,這是後話不提。
這邊又有楊修道:“雖有元直之智,終是遠水難救近火。
魏公亦宜早破周郎,待葉飄零回兵南下,于都督方可脫身就近去救衮州。
”曹操道:“德祖所言,正合吾心。
”方欲進取,江南來書道:“周瑜關防得緊,因此無計脫身。
今有江陵新運到糧,周瑜差蓋巡哨,已有方便。
好歹殺江南名将,獻首來降。
隻在今晚二更,糧船即到也。
”曹操大喜道:“大事諧矣!”
程昱道:“今日東南風起,黃蓋突然來降,唯恐有詐。
”曹操道:“仲德多疑,果不其然。
周郎屢敗,焉能使詐焉?今日破了周郎,方解北方之危,遲則有變矣!”于是衆軍皆立營頭,指言黃蓋來降。
是時月白風清,寒星閃爍。
周郎于點将台上,端坐撫琴,小喬在旁伴奏,江南諸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