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葉飄零挾夷陵大勝之勢,與安甯、周瑜七路大軍共十萬之衆氣勢洶洶往夔關而來,卻被張遼内以八百死士突擊,外以兩萬精兵合圍,殺得葉飄零丢盔棄甲,大敗而回。
張遼雖勝,不思卸甲,言:“我軍兵少,不可久戰,今葉飄零肝膽已裂,吾當乘勢吞沒其軍。
”于是與張郃毛玠衆将商議一陣,定下計策,分頭行事。
當晚葉飄零軍中人人悲惶,兵士沮喪,正是半睡半醒之際,聞得一聲炮響,四面大軍殺到。
葉飄零急起出營,一将直沖而來,乃是張郃,挺槍喝道:“葉飄零速來受死,吾今日與魏公報仇來也!”葉飄零急閃,太史慈清兒帶傷而出,兩路軍馬直沖張郃,無奈士氣早衰,抵擋不住,一戰即潰。
幸得高順引陷陣營沖出,方堪堪敵住。
葉飄零便令後撤。
周瑜鎮住将士,拔營而起,緩緩東下。
張郃雖然獲勝,畢竟兵寡,見周郎雖敗不亂,不敢追襲,隻奪取許多辎重便回,一應戰船,大半都被毛玠燒毀,略報了夷陵之仇。
葉飄零退出三十裡,見軍士實已疲憊不堪,便教就地安營。
清兒急道:“飄零不可。
此處四面皆山,羁留于此,是猛虎自入牢籠也。
”葉飄零道:“軍心将散,士卒皆疲,不可再行。
”
安甯奮起道:“今戰船皆毀,不能速退。
高将軍陷陣營實力尚在,吾願領去與張遼一戰,料其兵力缺乏,不能多戰。
”葉飄零歎道:“吾軍大潰,非陷陣營支撐,早不得生還矣,當此之境,焉能輕出?”司馬道:“主公既不欲戰,亦不可居此困頓之所,宜速回江陵,再作計議。
”
葉飄零望着衆兵,個個垂頭喪氣,憔悴不堪,歎道:“諸卿之言雖有至理,然衆軍此時,怎有餘力夜行?将士皆傷,兵卒勞累,不得不就地休整。
”周瑜道:“主公之言本是體諒士卒,吾等自當感激,然而若紮營于此,張遼堵住四面要道,則吾軍覆沒于此,十萬兒郎,皆難生還,士卒性命,人人難保,願主公祥察。
”
葉飄零聞言,長歎一聲道:“公謹之言是也。
衆兒郎休辭勞苦,且再奮力一行返回江陵,得見汝等父老妻兒。
”于是江南軍士數萬号泣覓路而行,未十裡,來到一處,三面環山,唯東面下臨深淵。
葉飄零仰看地勢兇險,不覺心慌問道:“此處何名?”有本地士卒指臧霸所獻行軍圖告曰:“即緯道也。
”葉飄零大驚:“緯道者,圍道也,倘若張遼于此斷路,吾等難歸也。
”話音未必,忽地兩邊火光沖天,三峽北岸,有如白晝,前後巨聲轟響,滾木落下,頓時将三面出路盡皆堵塞。
衆軍皆慌叫道:“主公救命!”忽然左側懸崖上張遼引數千兵馬閃出,盡皆左懷柴草,右執火把,作勢欲扔。
葉飄零大驚叫道:“文遠英烈,素明大義,吾為漢室江山勞心勞力,自問無愧天下生靈,今日遭困,文遠何故苦苦相逼?”張遼高聲道:“為主盡心,将之本分。
汝既愛惜生民,可趁此來降,賜爵封侯,四海再無刀兵之亂,豈不美哉?”于是令白日戰俘呼降。
被圍軍士一齊望着葉飄零,心下猶疑。
葉飄零歎道:“正是眼前報,還得快。
”不再理會張遼,與衆将道:“今日之敗,無力回天。
張遼倘若縱火,吾十萬兒郎,皆為焦炭,其勢不可不降。
”衆将大驚哭拜道:“主公乃一方之主,豈能向敵軍一将稱臣?吾等願舍死忘生,保主公殺出重圍。
”
葉飄零稍稍遲疑,忽然清兒身子前傾,大口嘔吐。
安甯急扶住,道:“清兒勿驚,吾今日便與張遼拼了,斷不使你聞到此等焦臭。
”清兒聽得,嘔吐愈烈。
葉飄零歎道:“吾不能以一己之命,而使此間江南大好兒女遭烈火焚身。
汝等自量,倘有能耐者即随吾爬下深淵,另尋出路,倘力有不能,自降張遼,以保性命,汝等眷屬,吾自當盡心奉養,不必挂念。
他日若還,依舊不失為江南之子。
”
于是兵将一齊痛哭。
葉飄零高聲道:“文遠,此間皆英雄之士,願汝善待之,吾今日便将這數萬兒郎交汝統領,今朝暫别,他日吾當卷土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