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說關公水淹七軍,大戰徐晃,忽然曹操親自前來相送,告知青州已失,請關公速速回軍。
關公接得使書,方信青州确已失守,于是召集衆軍,飲馬黃河,望着細雨缥缈,暮色蒼茫,不由得仰天長嘯,喝道:“孫權小兒,安敢如此!”關平在旁問道:“父親,到底如何?”
關公便将使書擲給關平,所述原是:“夷州孫權頓首:權僻居海外多年,終日思念中原故土,雖揮軍越海,臣服倭夷,猶無遠志,即日當歸。
今引水軍悄駐蓬萊,欲取青州,解大王之難,事成之日,願居青州牧,以為大王下走,報效國家,不勝惶恐。
”關平怒恨道:“此子既已出海,依舊觊觎漢室江山,此分明欲借曹賊之力,割據青州,竊取天下!”關公道:“吾聞東海之中,有蠻夷曰倭國,不知倫理,粗鄙無文,遠在萬裡之外。
孫權小兒涉海而來,豈能破吾臨淄城防?”
話音未畢,探馬急來報道:“禀君侯,青州已為呂蒙詐言所取,衆将家眷,盡皆陷落!”關公大驚,厲聲道:“黃河上下,多少烽火台,内外兩城,何其堅固,怎能輕易為其所取?”探馬哭道:“呂蒙将精兵綁縛烽火台上将士,卻令虞翻扮作客商潛入城中,隻一番言語,糜芳傅士仁盡皆投降!”關公大恨,箭瘡迸裂,頓時倒地。
關平救醒勸道:“父親,吾等今日兵多将廣,可令孩兒斷後,父親先去收複青州,驅逐鼠輩。
”關公點頭道:“孫氏早為葉飄零所滅,關某豈可教鼠賊死灰複燃,今日衆兒郎随我回兵,誓斬孫賊之首!”衆軍聚齊,大聲喝道:“斬除鼠輩,收複青州!”關公颔首傲然道:“天下無人能當我關家軍馬,青州今日雖失,明日依舊為皇叔之地,大軍即日啟程!”于是關平斷後,關公與衆将引大軍返東平、踏泰山,來奪臨淄城。
又有張遼盡滅葉飄零十萬精兵,将降兵收取,遵魏王意旨,盡坑不服之人,江南之士愈加恨懼。
這日正自練兵,忽然聞報關公水淹七軍,魏王、徐晃去救東郡,急道:“雲長之性,欺強不淩弱,今雖衆寡之勢逆轉,必與大王死戰。
吾不可不速去見大王,請念昔日之情。
”正好孩兒張虎自洛陽來到夔關宣賞,聞言道:“父親此處擔當重任,不可輕離,孩兒願替父親一行。
”于是急往東郡而來。
再表葉飄零在江陵,聞得關公威名,不覺歎道:“雲長兄深入敵境,糜芳非忠烈之士,刑道榮虎視耽耽,今吾不可不救,可進發徐州,使刑道榮不能出兵。
”清兒道:“今三州軍士隻剩五萬,自守尚且不足,恐無力動兵。
”葉飄零道:“既如此,安甯與我隻領三千兵馬,偃旗息鼓,繞道九裡山,避開刑道榮耳目,去助雲長兄一臂之力。
”于是克日發兵。
隻說當日孫權客居長沙,雖然年幼,終不肯歸葉飄零麾下,眼見荊襄疫病,其勢危急,遂引宗室百十人,丁奉、徐盛、朱然、呂蒙一幹舊将,張昭、張弘、呂範一班文臣,沿途又逢甘甯兵敗夏口,于是一同進發東南,因料葉飄零必來攻取江東,當下渡船出海,不覺來到夷州,養息耕農,當地百姓便擁孫權為主,稱為夷侯,盡學中原耕種紡織之術。
數年之間,實力漸漲,數次意欲反攻大陸,卻深感力有不及,隻得作罷。
一日忽逢黃毛倭鬼來攻,被甘甯等誅滅,遂喚降卒為向導,就乘倭鬼戰船,來取倭國。
原來倭軍但知曉若幹妖魔小術,不服王化,那女王又荒淫無度,不得民心,量此等化外小國,焉能當真與中原不世豪傑孫仲謀争鋒,被孫權将倭軍盡數屠戮,餘民拜服。
于是孫權自立為王,風光無限,又招兵買馬,聚錢屯糧,不覺忽忽數年,四方群島不斷歸附。
呂蒙便道:“主公今日海外稱王,方遂破弩将軍之志也。
”孫權歎道:“吾孫家之士,志在中原,豈以此等小國為意?隻是中原曹劉葉三家并起,無我立足之地,不亦悲乎?”呂蒙道:“天下人謀天下事,主公既身在海外,心系中原,倘不惜此基業,便可返回中原,恃機而起,否則世代于東海為王可也。
”孫權道:“子明所言差矣,吾不于中原立業,他日九泉之下,如何去見父兄?”
于是召集精兵一萬,留孫起鎮守倭國,以留退路,自與衆将越海向西,正好踏上蓬萊之地。
呂範查清天下形勢,呂蒙道:“今蓬萊附近,臨淄空虛,可取為基業。
然吾軍遠道而來,不能久戰,唯有以謀為上。
”孫權道:“如何?”呂蒙道:“臨淄城防雖固,取之不難,所患者臨淄若下,關羽必來複取,刑道榮必欲分羹,屆時吾等恐難以固守。
”倭人楊盆道:“形勢既然如此,倘陷臨淄,關羽兵将家眷皆獲,無需憂慮。
但恐劉備複仇,大王當暫依曹操,借彼之力緩過此等危難之期,徐圖他日基業。
此借屍還魂之計也。
”
孫權大喜,令楊盆出使曹操,曹操果然大喜。
這邊卻教甘甯引軍先據烽火台,呂蒙、丁奉、虞翻誘降糜芳傅士仁,兩路皆成。
于是臨淄堅固城防脫手而得,呂蒙入城,下令好生安撫兵士家眷,各賜銀兩,又令衆軍不可動民間分毫,為此親斬不法同鄉,衆兵皆懾。
四處鄉村城寨,早傳關公乃是東海神龍,專弄水患,淹得衮州千裡無人,心下早已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