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說到銀屏棄了弘農,将夏侯惇、夏侯淵兩路兵馬誘入淆山之中,就依地利以小股人馬日夜騷擾而不戰,隻教兩夏侯欲罷不能,士氣低落。
徐晃探得,自将獵豹營在前,令常雕領大軍在後越曹陽,下渑池,殺奔洛陽而來,乃是“圍魏救趙”之策。
徐晃将兵正自逼進,早有歸塵、周循當住去路,一場混戰,歸塵、周循不敵獵豹營精銳,且戰且退。
徐晃下令追趕,王平急勸道:“敵軍此敗,謹防有詐。
倘關鳳忽至,我等深入重圍,大軍如何得出?”徐晃道:“吾昔年在徐州,安居敵境千裡而還,今日之事,比當年十道關卡如何!吾何懼之有哉!且銀屏尚在淆山之中,以寡敵衆,有何餘力分兵至此!”不聽王平之言,揮師大進。
原來銀屏曾在南荒用兵,深得運動戰法之妙,今日尚在淆山之中騷擾,見兩夏侯不戰,當即留太史亨牽制其軍,自離山趨向城鎮。
魏軍方見洛陽城門時,銀屏引千餘人馬突襲而到,魏軍後部大亂,徐晃方欲抵擋,歸塵、周循抖擻精神,回身複殺,麾下軍士齊上,洛陽城中,早有太守諸葛謹令曹營降将史迹、呂建領民兵殺出,魏軍連日急行,幾番戰鬥,士卒勞累,忽遭四路夾攻,頓時大敗,紛紛逃散。
荊軍大集,獵豹營保着徐晃殺出重圍,與餘軍合在一處,後退四十餘裡,方才紮住陣腳。
徐晃大怒,整頓兵馬,要與銀屏決一死戰。
忽聞急報道:“魏王痛失義女,抱病前往塞北,無力接應諸軍,誠恐将士有失,且教各位将軍暫回潼關據守。
”徐晃聞得,長歎一聲道:“昔年大王征宛,折了長子愛侄,尚能痛定思痛,再圖良策,一舉破繡,如今年事漸高,卻愈加兒女情長了!”急遣人入淆山來報兩夏侯。
銀屏早已探得,便與衆将道:“兩夏侯早已疲憊不堪,今欲退卻,破敵在此一舉,諸位休辭勞苦,且與我再入淆山。
”諸将連日獲勝,誰不心服,齊聲道:“願聽都督将令。
”
于是銀屏、歸塵、周循、太史亨四路兵馬,旌旗遮天蔽日,鑼鼓響徹九霄,馬蹄動地,喊聲震谷,淆山狼煙四起,小股魏軍紛紛被執而降,殺入魏營,早不見兩夏侯蹤影。
原來夏侯淵進兵最速,恃勇橫行,原不肯輕易退卻。
然而有夏侯惇在此,撤退之功,天下無雙,方得魏王之訊,大軍即日起程,待得太史亨探知,大隊魏軍早已偃旗息鼓,往潼關退走。
這邊四将随後追來,斬将奪旗,解了郏縣之圍,返回洛陽慶功去了,一面将捷書飛報葉飄零軍中。
這一戰魏軍損折雖不足萬數,然而銀屏雖兵微将寡而當十萬精銳之士,兼兩夏侯、徐晃、于禁、曹洪、樂進皆當世名将,竟然大獲全勝,開創三國年間運動戰之先河,自是名揚天下,聲威将近當年父親水淹七軍之時。
有詩贊曰:
春秋大義廣相傳,方信關侯德配天。
又見關門餘烈在,世間豈不泯狼煙?
但見魏家諸将,收束敗軍而回,在潼關紮下營寨,以防銀屏乘勢相攻。
這邊長安城中,哀聲大作。
原來曹彰、呂蟬在九原與羌胡勇士約定翌日比武一陣決輸赢,誰知沙塵沉降,暴風小腿,已是天明之際,營中不見了飄萍,心下大驚,急喚諸人詢問,皆答不知。
正自惶急,羌胡人衆已來相請。
曹彰大怒道:“此必羌胡自知不敵,掠走吾妹,卻來脅迫我等,吾安肯輕易恕之!”跨上急電追雲馬,手執畫戟,直投比武場而來。
呂蟬心知曹彰急躁,連忙取了方天畫戟,跟在曹彰身後。
遙見者米西與諸胡兒一字擺開,曹彰瞠目喝道:“胡兒,速還吾妹!”者米西道:“正有一事,欲告公子。
”曹彰切齒道:“焉敢脅迫某乎!”縱馬便出,直取者米西。
者米西大驚,全未料到曹彰來得如此之快,方把三尖兩刃刀從烏翅環上取下,曹彰已到,畫戟一掃,挑去寶刀,猿臂輕舒,如提童稚,将者米西生擒過去,回馬擲于本陣之前,高聲叫道:“衆胡兒聽了,大丈夫臨陣相争,比武對決,不失英雄行徑,暗下毒手,挾人為質,算什麼好漢!速将吾妹交還,繞汝先鋒大将性命!”
衆胡兒面面相觑,雖見曹彰一個照面生擒漠北勇将,威勢驚人,卻怎肯心服,鼓噪怒罵道:“汝等中原之士好不蠻橫,是誰暗下毒手,擒人為質了!”呂蟬急出,扶起者米西問道:“吾夫君隻因失了妹子,心下急躁,多有失禮,萬勿見罪,敢問先鋒大将,可知吾妹高陵郡主飄萍兒安在?”者米西怒道:“俺正欲告之,奈何公子不聽,忽施毒手,使俺受辱人前。
今日俺縱然知曉,也休想從俺口中得知絲毫訊息!”
呂蟬一笑,與曹彰道:“子文,可再與先鋒将平手相戰一場。
”者米西見曹彰年未三十,哪裡肯信他有甚過人之處,便道:“公子若能取勝,俺才心服,自當盡吐所知。
”曹彰當下退開數丈,者米西牽過馬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