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已說孔明為龐統所算,忍辱還都,兵到邺郡紮營,先命楊儀前往各處,将糧草盡數調往邺郡。
審配來接,泣告道:“前番黎陽受迫,吾本願将城中兵士,絆葉飄零于黃河,待丞相到時,便相夾擊而破之,未料主上聽信曆鴨蓬獻計,使城中巫婆拜天祈神,諸臣皆有怨心。
”諸葛亮歎道:“大廈将崩,主上兀自安樂無憂。
”入宮拜見隆武曰:“老臣南下黎陽,以八卦大陣困住葉飄零,正欲擒拿敵首,以消外患,興複漢室,還于舊都。
陛下何事召回?”劉禅答道:“非為他事,朕恐相父辛勞過度,有傷貴體,而失國家之望耳。
”孔明歎道:“此非陛下本心,必有佞臣隐于左右,惑亂聖上,為禍不淺。
”遂令人查之,知是張忌仲與曆鴨蓬所為,當庭問罪,命斬二賊。
曆鴨蓬尚沉醉當日八卦所贈寶物,不以為意,張忌仲卻哭拜庭前,哀憐乞命。
劉禅不忍,便道:“相父刀下留人,此二人不過是朕左右趨走之輩,何礙大事?遣出宮中,朕自此再不召見便是。
”孔明斂容道:“國有國法,非老臣可以廢也。
小人之輩,敗壞國家大事,若不斬之,号令怎行?”劉禅道:“朕當初本不欲為帝,全因相父有命,不得不從,今既登大寶,何欲救内侍不能為乎?”
孔明歎息而止,将兩名太監驅出宮廷,又深責沮授審配不能早察奸邪,有誤國事,二人唯唯服罪。
孔明吩咐二人引禦林軍堅守城中,慰問軍民,以防有變,便欲往營中撫恤軍士,激勵戰心,欲盡平生最後之智,保住邺城。
原來早有龐統既設反間計,早知孔明返回必先入宮中誅戮奸黨,來告葉飄零。
葉飄零乃使慕容秋水領軍急行,随後攻到,打破營牆。
關興張苞抵擋不住,奔回邺城,伏地哭道:“今有荊王王妃揮師趕到,我軍不敵,城外營寨盡失了!”
孔明跌足歎道:“吾已令汝等好生防守,如何輕失營寨!漢室休矣!”頓時狂吐鮮血,翻身倒地,不省人事。
關張哭道:“吾等不戒之失,有誤國家,罪當不赦!”先送丞相回府,自縛跪于堂前。
宮中燕将無不下淚。
半晌孔明蘇醒,歎道:“悠悠蒼天,憐我之艱!”衆人皆知孔明絕世雄才,一生深信人謀勝于天道,未料今日竟發出此等歎息,盡皆哀切難止。
關張膝行來到,哭道:“吾等死罪,盈于天際,願丞相降罪,以正軍法。
”孔明不答,劉禅已到,叫道:“我軍久在疆場,多有殘病,實力不如,非兩位兄長之罪也。
相父貴體可安?”
衆臣伏拜,孔明強笑道:“生死有常,難逃定數,臣軀不足道也,何勞陛下相問!”劉禅欣喜道:“原來相父貴體非為緊要,朕空自擔心許久。
今果大勢已去乎?”孔明道:“縱死将至,願盡愚忠。
昭烈創業艱難,豈忍廢之今日!尚有一議,可保全身。
”劉禅更喜,道:“朕自知丞相之才,取之不盡,不知計将安出?”
孔明道:“事到臨頭,唯寄望曹操矣!”一旁閃出沮授,泣道:“事通權變,不可拘于常理,臣早有求救曹操之心,隻不敢言。
今丞相有見如此,臣願得一将,護送突圍,往長安乞援。
”孔明道:“曹操乃世之奸雄,吾并無求救之意。
但需諸位念昭烈知遇之恩,盡力護主,謹守此城。
曠日持久,葉飄零全師遠離本土,曹操必不需我等求救而坐失良機,任憑荊土坐大,定當全力相攻。
吾等尚有馬超而為外援,何愁荊軍不退?”衆臣道:“丞相之機,吾等不能及也。
”孔明微微苦笑,自覺昏沉,乃喚諸将,一一付與錦囊,囑以守城之事,方才睡去。
諸将各受計,分紮四門。
忽有趙雲殺回城來,孔明欣喜,精神大振,急召趙雲入内問曰:“黎陽之勢如何?”趙雲道:“隻數百人馬駐守其中,文長已發死誓,願守至丞相去援,雖死無撼。
故遣吾回都來助丞相。
”孔明歎道:“文長真忠烈之士也,卻不知雲祿、元儉諸人何在,思之好不凄涼!”趙雲道:“壯士報國,三十足矣。
吾等均已年過五旬,雲祿業已三十有餘,雖死何憾!丞相不需挂念,自古國不安甯,焉得家興!”孔明道:“吾有一書,需往幽北送往馬超,着他不忙回救,但守住幽州,隻待邺郡全城舉火之日,方可揮軍殺進冀州,再救邺城。
方今重圍之中,能橫行萬軍而無阻礙者,當世舍子龍其誰,此任非輕也!”趙雲道:“為國為私,義不容辭!”孔明道:“還有錦囊一封送往壺關韓烈,萬勿中司馬懿之計!”趙雲領命,當夜飽食酒肉,抖擻精神,殺出城去,匹馬單槍,沖破萬軍,往幽州而走。
卻說葉飄零先遣慕容秋水圍了邺城,自與諸将提兵在後。
慕容接入,共屯黎陽城外。
諸兒亦到,葉飄零嘉獎諸人解破八陣之功。
又與龐統商議收降魏延之策。
龐統道:“聞楊儀背反投燕,與魏延甚是不睦。
今延在外而儀居内,正好間之。
”葉飄零大喜,便教八卦趁黃忠當值西門之際,暗射一箭送書給楊儀,若能逼得魏延造反,恕他往日之罪,封邑千戶。
楊儀得書觀看,笑道:“吾受丞相厚恩,焉敢一日有忘,豈肯複歸大荊。
唯魏延豎子,素來輕我,吾圖之已非一日。
今此人獨屯城外,他日邺城圍解,大功可居第一,吾豈願見之!”遂思圖延之計,因孔明理事,不敢狂行。
城外龐統又來主帳獻計道:“孔明困守城中,急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