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三十二回 慕紅顔蠻王忍辱 思忠義趙将報恩

首頁
    衛皆上,銀屏叱退,緩緩步出,盈盈萬福道:“王上息怒,陛下愛護銀屏,有若親女,實不相舍,故有此行,非戲大王也。

    今中華與南蠻結親,便當世代交好,豈能以官号而失兩國邦交,徒累生靈苦怨。

    銀屏當上書中華陛下,解其心結。

    ” 孟獲一見銀屏,早已神魂俱醉,哪顧得什麼顔面之私,怎念他什麼封号名爵,憐愛之意,油然而生,道:“吾戲言耳,中華大帝如此風趣,别出心裁,開萬世未有之先河,思之直欲捧腹!”說着哈哈大笑,竟甘受王妃之号。

    有詩歎曰: 三千靈秀聚一身,文武兼修濟世臣。

    鄙陋蠻王猶解語,忍羞甘拜石榴裙。

     當下銀屏受了楠竹,設計民間竹屋,使蠻荒百姓遷入居住,果然是起風有處躲,下雨好藏身。

    從此窮荒地,長年作暖春。

    隻說銀屏一封書回往洛陽,葉飄零展書觀之,曰: “鳳兒頓首百拜師伯皇帝陛下:聞天地有定數兮,衆生有陰陽。

    人事有男女兮,内外自奔忙。

    陛下施恩德兮,眩曜如三光。

    胸懷容六合兮,雨露播八荒。

    念南蠻邦交兮,安甯在遠鄉。

    乞陛下聖明兮,甘霖照四方。

    中華已建國兮,定都在洛陽。

    江山需一統兮,願君向雍涼。

    銀屏本弱女兮,素隐在閨房。

    不宜亂乾坤兮,怎堪居南王?使四夷聞之兮,膽裂而惶惶。

    從此難歸附兮,戰亂綿遠長。

    生靈皆塗炭兮,幹戈何日亡!願以天下重兮,吾心不悲傷!今生需無望兮,來世報吾皇!祝君萬萬歲兮,壽算永無疆!” 葉飄零得書,問南蠻使者孟獲受封之狀,笑道:“朕固知鳳兒雖居虎穴,安如泰山也。

    自炎黃以來,雖皆男子主政,女子為妃,今鳳兒之才,遠過孟獲,蠻荒民意,盡系銀屏。

    朕封鳳兒為南王,正欲授以名分,使教化蠻夷之行,名正言順也,朕正欲教四方知升遷賞罰,俱憑功勞,不關門第男女,并非戲辱蠻王之意,何必更之?”南蠻使者拜謝,葉飄零令再賞黃金珠玉,絲綢布匹,又發書曰:“古禮不聞朕始彰,縱無先例又何妨!從來巾帼須眉讓,萬代紛纭贊女王。

    ”盡付使者帶回。

     卻說中華既建,萬衆歸心。

    華佗已到,驗過趙雲傷勢,投以藥石,一月蘇醒,二月痊愈,聞得燕漢已亡,更無求生之意。

    葉飄零授一錦囊道:“此諸葛丞相臨薨,遺此錦囊于子龍衣袋之中,思之必藏興漢複國之計,朕固知子龍終不留也,雖抱憾終生,亦無奈何!”趙雲歎道:“吾非無情之人,愚忠之士,蒙陛下如此恩義,豈敢真不動心?唯受昭烈厚恩,實不敢相背,另事新主。

    燕漢已滅,丞相新亡,雲此心已死。

    今年已五旬有餘,功名已得,四方自待陛下平定,雖死何憾!” 葉飄零道:“朕與子龍不打不相識,恩怨糾纏數十載,可謂莫逆,豈敢相害?知子龍忠義,不遜關公,昔日雲長不留于曹營,自知今番子龍亦必去也,朕當列隊相送。

    ”趙雲道:“雲長公五常俱備,有恩必報,平生不失信義,于雲有半師之情,豈是雲敢比類?然雲碌碌一生,願效雲長之行。

    陛下言恩怨相纏,雲實愧甚,此生隻受陛下大恩,未嘗有報,今受陛下免燕土一年租賦,減稅三載第一恩,拜祭丞相、善待幼主第二恩,二十年來知遇眷顧第三恩,襄陽救難第四恩,黎陽相釋第五恩,洛陽醫治第六恩,願立微功六件相報,不留片債于世。

    而後相随漢業于地下。

    ” 葉飄零忙道:“昔日夷陵之戰,子龍解襄陽之圍,大功未酬萬一,所謂襄陽救難,委實汗顔。

    今子龍如能權留于此,吾以上卿相待。

    ”于是趙雲終不為中華之官,征南将軍之印,另委陳到受之。

    有詩贊曰: 昔年飛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