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六十二回 飄零卧床思舊恨 龐統坐帳取雄關

首頁
    外,無不哄笑。

    有一老年茶客道:“此女身具妖法,能用眼光殺人于千裡之外。

    各人雖然在此,亦須謹言,須防被妖鬼所纏,家裡不得安甯。

    ”衆人聞言顫栗,各自喝茶觀景。

     絲竹缭繞之間,逐流跨入,原來中華君民,素無隔閡,諸百姓見到,紛紛行禮。

    逐流強笑而答,問道:“衆父老可見周子遠将軍?”衆回道:“隻在内廳飲酒。

    ”逐流當下來到内廳,果見唯周循青巾束發,白袍披身,面壁端坐,獨飲獨歌,逐流便傳了葉飄零之意,道:“父皇吐血,染病不輕,欲請子遠哥哥共餐,不宜不往。

    ”周循方起身随逐流投宮中而來。

     席間尚有江夏王妃趙薇亦到,諸小環擁,各盡孝心,葉飄零問逐流曰:“汝姊姊舍生取義,思越千年,然不知百姓可曾知曉?”逐流隻道:“兒臣出宮,百姓鄉民皆為公主舉喪,又各擺酒席為母後送行,家家悲切,但盼父皇陛下早發魏土,報此大仇!”葉飄零道:“魏軍方敗,其勢已衰,朕自當使上将前往征讨。

    ”當下開懷暢飲,并無悲狀。

     席畢葉飄零使各子退去,留安靜、趙薇等往馬府陪伴脫脫公主——自逐流與趙薇成婚之後,公主從此不出深閨一步。

    外臣聞得皇上無恙,進食如常,方得安心。

    葉飄零病卧龍床,不能起身,卻召龐統入宮道:“飄萍之去,雖為朕過,然若是孟德當政,非曹丕主國,焉能至此!留此人為帝,非天下之福也。

    今魏軍新敗,壯士流離,蕩平魏土,正是良機,唯朕略有小恙,雖無大礙,不能領軍,大事卿可當之。

    眼前歸塵、逐流諸子皆已成人,雖失母後,男兒之志不可廢也,亦往軍中曆練,先報手足之仇,以免徒自哀泣,空陷傷悲。

    凡有作奸犯科,不遵軍令者,卿自行裁處,先斬後奏,若錯失良機,行軍不利,休要歸國見朕!” 言畢授龐統尚方寶劍,因龐統折臂,不能承接,近侍之人扶起葉飄零,皇帝親手為龐統佩上寶劍。

    龐統垂淚道:“陛下能以天下為重,臣豈敢不以天下相報!”受劍而出,點兵聚将去了。

     這邊葉飄零獨留下劉禅,又小酌禦花園中,問曰:“公嗣掌管書庫,多知史典,今觀萍兒行事,以為何人?” 劉禅道:“上古競于道德,中世争于智謀,今世逐于氣力,公主既有武略,若輔權謀,天下庶可定矣!惜其言語心性,亂世所不宜也。

    七年來阿叔多有教誨,言為君者,須懷仁德之意,博愛之心,教衆生民主、自由、平等,吾聞西涼舉義時,公主先斬魁首,後撫鄉民,深得恩威兼施之妙,又居漠北,教化夷狄,雖隻年餘,竟教窮荒之地興旺繁盛,若在上古之時,幾近炎黃之業,雖萬古之人猶不及也!” 葉飄零道:“公嗣之言,深獲我心。

    然朕觀群臣之意,甚怒萍兒也,不知天下百姓如何?公嗣自來誠實,可以相告。

    ”劉禅道:“臣在市中,但聞流言四起,蜚語紛紛,或曰公主不忠不孝,背父叛君,或指公主為妖邪鬼魅,克夫克母,種種傳言,難以盡述。

    ”葉飄零恨恨道:“天朝子民,如何不明至此!” 劉禅道:“公主出此下策,實屬無奈,百姓不出戶門,難以盡知天下之事,因此于公主頗有誤會,亦人之常情也。

    ”葉飄零道:“萍兒甫一出生,即逐流而去,一生飄萍無依。

    倘無才無識,隐于偏遠,此生可得平安矣,奈何其才足以濟世,緻使朕累兒身隕,豈忍見其死後清名受污。

    公嗣可草朕诏,布告天下,為萍兒平反昭雪。

    ” 劉禅道:“人言可畏,衆口铄金,百姓身處江湖之遠,各相傳頌,恐陛下縱诏示天下,亦無濟于事也!”葉飄零怒道:“誰敢違朕之意?昭雪書出,倘有言萍兒之非者斬之!”劉禅道:“防民之口,甚于防川,陛下此舉,臣竊違不取!” 葉飄零道:“汝敢如此言語,朕若斬汝如何?”劉禅連忙跪下,顫栗道:“非臣敢犯上,實自出生以來,不會謊言相欺。

    心下如此存想,不敢不言。

    ”葉飄零道:“公嗣且退,早得诏書,其餘朕自思之。

    ” 劉禅退去,報有張清兒所部女兒軍已返,安頓城外,先入宮來面聖。

    念及飄萍升天,慕容辭去之事,葉飄零道:“當年既發宏願平定蒼生,自當有所舍也。

    三十年來秋水曆經風浪無數,明察事理,毫無怨言,如何今日一旦離去,毫無挂念之心焉?”清兒道:“四人同闖亂世,如何中道而别?慕容姊姊啊,縱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