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七十五回 納三宮普天歡慶 分二子舉世圖強

首頁
    侯五十四人,關内侯三十人,并校尉、中郎将等,又賞東西南北四王,各賜黃金千兩。

    诏書拟定,諸臣盡皆稱快。

    又魏國降臣,皆與錄用,封蔣濟為大司農,華歆為太仆,蔣琬為太倉令,費祎為中書令,孫禮、牛金、高翔、馬忠等皆為中郎将,其餘亦各賜官,小半遷回蜀地。

     分封已畢,葉飄零謂群臣道:“朕登基十載,幸諸公苦心經營,雖經大戰,頗有積餘,思關中殘破,巴蜀負重,可停徭役三年,其餘各處,亦減稅一半,使天下生民,奮發圖強,以三年為期,積黍存錢,各翻一倍,諸公以為如何?”群臣道:“陛下此言,甚合天心。

    ” 于是散朝,葉飄零返回寝宮,憲英來到,卻見葉飄零臨窗而坐,凝目沉思。

    地上散落木條圖紙。

    憲英勸道:“陛下莫隻憂心國事,二相皆在,國家自如泰山之穩。

    ” 葉飄零道:“朕妻離女散,此生已盡付國家生民。

    憲英勿怪,秋水之情,實難忘懷。

    ”憲英一笑道:“陛下之心,妾若不知,世間無人知也。

    ”葉飄零道:“憲英淵博,長于巧思,朕觀天下百姓奔波生計,甚是艱難,數年來已将兩般器械畫成圖本,名喚‘木柴蒸氣機’、‘石油内燃機’,人若用之,耕種、轉運皆甚輕易,然用于當世,尚有幾處疑難,憲英正可助朕解之。

    ”扶起憲英,取密圖工序,二人共觀。

     憲英見機械奇異精巧,十分駭異,贊道:“陛下奇思妙想,臣妾佩服萬分。

    ”葉飄零笑道:“左右不過是竊自他人也,何足為異?隻可惜與當時環境大相徑庭,應用頗有難處。

    ”憲英道:“有此奇思足矣,可召博士馬鈞、月英共相商讨。

    ”葉飄零道:“大将軍張清兒,深知此物,亦可請來。

    ”于是葉飄零、辛憲英、張清兒、馬鈞、黃月英常在宮中鑽研圖中諸物,以期廣而用之。

     卻說馬超榮歸故裡,來到趙雲府上,謂馬雲祿道:“吾返西涼,雲祿當真留此不歸?”馬雲祿道:“妹本趙家之人,自當居住夫家,從此兩别東西,哥哥善自珍重。

    ”馬超道:“吾妹既有此言,愚兄别無他言,子龍吾兄,馬超拜别。

    ”趙雲忽然笑道:“孟起請看。

    ”府前忽有葉飄零、辛憲英、逐流、歸塵、龐統、陸遜等人盡皆來到,馬超甚異,又有趙統、趙廣拜在馬超身前,叫道:“舅舅,孩兒等皆随往西涼,長聽舅舅教導。

    ” 葉飄零笑道:“孟起、雲祿,子龍已将諸事告朕,情願同往西涼,汝等一家人不必分開。

    ”馬超大喜謝過帝恩,拜辭皇上王子,便與趙雲一家,引本部标槍隊、長槍手、重甲軍,同往西涼而去。

    脫脫公主亦随軍中,凝目回眸,怅恨無限,終是西去,身隐黃沙之間。

     君臣各散,數月無事,歸塵每日常率心腹護衛百名,挽養由基弓,攜飛鳴神镝,射獵長安城周,打熬力氣,習學弓馬。

    偶一日,有周循見逐流道:“殿下身為武将,中土已無戰事,唯西域大宛、烏孫未定,頗有觊觎中原之心,殿下何不引軍暫回領國,安定邊疆,亦全忠盡孝事也。

    ”逐流喜道:“長安朝政,非吾所掌,銅鈴死士,渴望進攻,閑久必病,子遠之言,甚合吾心。

    隻是不舍父皇與子遠哥哥也。

    ” 周循道:“外鎮藩王久居京都,空惹人疑。

    殿下早去,每年可返長安求見陛下,寥表孝心便是。

    吾在朝中,自當竭力報國,與殿下無論遠近,總是一般。

    ”逐流依言來見葉飄零道:“辱子欲歸領國,以禦烏孫、大宛,使内地專意圖強,願建此功,乞父皇恩準。

    ”葉飄零道:“逐流志在四方,為父安有不準?” 于是逐流與王基、趙薇,收拾起程,歸塵知曉,急告葉飄零道:“吾兄弟多年以來,朝夕相處,情深義重,奈何分離?亦添父皇思念也。

    ”葉飄零道:“好男兒志在四方,且外侮終須人禦,逐流勇武,正其所宜也,況還珠之父,已在西涼,何忍其父女久别乎?歸塵但精心治國,德服萬民,以定他日之基,勿負朕望!”歸塵不言而退。

     當下葉逐流拜别父兄,引銅鈴死士三萬,徑投羌部,返回領國,每日與銅鈴死士一般的露天飲食,席地紮營,圍獵演武,同歡共樂,忽忽數月,早有探馬報來:“大宛國敵軍犯境,殿下何不還擊?”逐流遂聚銅鈴軍,又發書請馬超援助,預備起兵。

    訊息傳到長安,歸塵上書道:“羌部初附,其心未穩,貿然自羌部出擊,非所宜也,倘羌民勞累不服,則累吾弟也。

    孩兒願領中央軍往平大宛,無需吾弟辛苦。

    ”這正是:天下分崩成往事,西疆未定有風争。

    畢竟後事如何,還是下回分解。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