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是窘迫,便将手中長矛惡狠狠往逐流投擲而去。
逐流回戟擊落,昆普贊得了這個空暇,圈馬逃遁。
闫行卻被安甯揪下馬去,擲于地上。
逐流趕近稱賀道:“叔父神威,不遜當年,小侄今日方得親見。
”話猶未已,地上闫行叫道:“吾前不能雪舉家滅門之恨,後不能償烏孫收容之恩,進退無據,枉為人也!”飲劍自盡而亡。
這時馬超、曹彰、歸塵、周循各部皆至,見闫行已滅,商議之下,教逐流、馬超向烏蘇,曹彰、周循取昭蘇,歸塵、安甯出龜茲,三路會于赤谷。
各軍紛進戈壁之中。
卻說赤谷城中,烏蘇國主昆不莫自遣兵出征,一直翹首以望,忽聞敗訊,心下大驚,急令昆普贊、闫行駐守邊境,以當中華,這邊調集全國精壯牧民充軍,未幾忽有昆普贊哭泣而至,告道:“中華軍三路犯境,打破邊關,守兵皆散,闫行為救孩兒,陷于敵手,生死不知。
”
昆不莫大駭,視群下道:“汝等誰敢去戰中華之軍?”諸人面面相觑,并無一言敢出。
良久或言:“中華勢大,逐流神鬼難當,安甯智勇蓋世,馬超、曹彰皆萬人敵也,輔以周循之謀,王子業已敗績,非烏孫可敵也,不如降之。
”諸人垂頭喪氣,聞得此言,盡皆附和。
昆不莫歎道:“誤起争端,竟至亡國,有何顔面去見列祖列宗?”一人道:“久聞中華聖主廣惠仁慈,大王依之,必得禮敬,何來亡國之說?願大王早決。
”群議紛然,皆道降之為上,昆不莫見将無戰心,臣無抗意,便欲從之,忽有二人入帳大喝道:“汝等昨勸興兵,今道降敵,皆圖一己富貴,自欲保全妻子,卻置大王與烏孫百萬之民于何地耶?”衆視之,乃兩位公主大蘇兒、小蘇兒也,說昆不莫道:“兩國無争之際,父王遣使通好,稱藩為臣,尚不失一國氣象。
今兵敗事急而屈膝投降,敢問父王,烏孫男兒一生長于馬上,苦學騎射,莫非竟為搖尾乞憐而生乎?”
昆不莫道:“悔前不聽汝等之言也,惜乎此時無人為我分憂!”大蘇兒道:“中華軍萬裡而來,多犯兵法之忌,雖一時勢大,不足一憂,吾姊妹二人幼練弓馬,少習機謀,願引一軍去擒逐流、馬超為質,再圖與中華修好不遲。
”小蘇兒道:“姊姊之言是也,兒保一人為先鋒,此人因國家之亂,逃亡在此,身居萬夫不當之勇,乃涼州胡王白虎文也。
”昆不莫此時猶如抓到了救命稻草,盡皆依準,授予二女随身佩劍,使總領全國兵馬,一面又向大宛求救。
于是二女辭父而出,吩咐衆将曰:“中華軍遠征至此,糧草缺乏,水土不服,利在速戰,各處城寨可先謹守,無論中華軍如何搦戰,皆莫理會。
”各寨中聞得是二秀領軍,皆不肯聽。
時逐流、馬超已到烏蘇,馬超先往讨戰,寨内守将昆丁出迎,大呼道:“馬超小兒何在?”
此時馬雲祿已偕趙雲而居,因此馬岱、脫脫公主共充馬超副将,這時望見昆丁無禮,脫脫公主郁郁多年,好容易親臨沙場,拍馬便出,一杆銀槍,直取昆丁,戰到十合,烏蘇寨内忽然鳴金,昆丁圈馬忙退,脫脫公主彎弓一箭,昆丁一俯身,右肩已中,幾乎落馬,強自帶箭逃回寨中,問道:“何故鳴金?”寨中推出一員女将,玉齒明眸,朱顔鳳目,紅妝束甲,紫帶環腰,正是小蘇兒,責道:“吾将令已下,堅守勿戰,何故違令?”昆丁道:“敵軍欺到門頭,尚且堅守不戰,豈非欲待天殺敵兵乎?”
小蘇兒道:“吾所以堅守者,正欲先急其心,而截其後路,斷其糧道,從異處邀戰,使天自誅之也!”昆丁道:“吾甯死,不願怯戰!”小蘇兒道:“劍印在此,不遵者斬!”昆丁怒道:“用此丫頭領兵,烏孫休矣!”小蘇兒聞言而怒,揮劍親斬昆丁于寨中,顧左右裨将道:“吾與姊姊受父王劍印,執掌大兵,敢違軍令者,悉數斬之!”衆将震懾,雖然不平,隻得凜遵。
馬超攻打一陣,三軍暫退翌日,逐流亦到,高挑稚尾,環攜銅鈴,虎軀裡何多雄壯,瞳目中自有英風,耀武揚威而至。
小蘇兒在寨栅内望見,暗忖道:“近年來頗聽小霸王之名,果然名不虛傳。
”教休與理會。
逐流見烏孫不出,親與一幹死士下馬,步行趨前,來拔鹿角。
小蘇兒教弓弩手齊射,逐流軍不得前,兩邊散開,馬超推出,長矛标槍,橫空擲到,脫脫公主引勾鐮手飛奔而至,直撞營牆鹿角,小蘇兒親上牌樓,弩箭愈急。
馬超等标槍将盡,隻得退去。
逐流亦還營中,謂馬超道:“吾等不善攻堅,且萬裡行軍,後運艱難,需速野外求戰。
”正議間,探馬急報:“有一軍往東、西且彌去了。
”
逐流奮然站起,道:“此烏孫軍欲斷我糧道也,孟起何不當此,吾往戰之!”乃與八員健将,兩萬銅鈴精騎殺回。
遙望旌旗在前,衆軍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