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脫孰輕孰重!”馬超道:“葉逐流,我昔應約投降陛下,寄人籬下,郁郁一生,亦非男兒之行也!今日取你性命,非因争風吃醋鼠輩之事,乃告天下藐視馬超之流,唯有一死!”逐流大怒,豎起霸王戟來道:“重氣輕人,吾豈懼汝!”
馬超呼左右道:“将我素銀甲來!”就戴上白雲盔、素銀甲,飛上馬背,直奔逐流而來。
逐流拍馬相迎,槍戟相交,繞過馬頭。
逐流信馬奔出人群,投山外而去。
馬超喝道:“休走!”随後趕來,穿越重嶺,奔出山峽,逐流回馬道:“吾本自謂有過,不敢強橫,今知脫脫原非爾所重,惶恐之心頓去,今當與汝決一死戰!”馬超道:“汝可放馬!”兩将各把雙腿一夾,各自趨近,八個馬蹄踏得沙土滿天,但見塵土圈中,銀袍銀槍白龍馬,似白雲翻滾,金盔金甲絕影駒,若金鳳回旋,中夾銅鈴亂振,隻向塞外傳聲。
兩将交馬,方及三合,銅鈴死士已到,王基呼道:“王兄速止,有話好說!”
兩騎從中分開,馬超道:“吾殺汝不得,誓不姓馬!”銀槍飛舞,長戟奔騰,兩将靠近,堪堪又戰三合,未分勝負,西涼子弟湧來,馬岱喚道:“兄長速回,莫動幹戈!”兩将錯镫而過,逐流道:“吾敵汝不過,甘死當場!”稚尾飄搖,盔纓晃蕩,兩将複回,不覺又已三合,不見高低。
忽有大蘇兒引烏孫軍自谷内沖出,二趙、二司馬随後趕來。
銅鈴軍見走脫了大蘇兒,各拔鋼刀,便欲攔截。
有西涼子弟,見銅鈴軍動起兵刃,鼓噪言曰:“殿下君侯相争,餘人焉敢幹涉?”長矛在手,标槍紛出。
王基急令銅鈴死士成圈向外,不得攻擊,馬岱亦束住諸軍,因此大蘇兒得出重圍。
場中大亂,忽然遠處一團黃沙湧起,推出一軍,遮雲蔽日而來,卻是安清,高喚道:“太子令到,殿下、君侯暫住!”逐流、馬超分開,問道:“太子何事?”安清道:“特傳太子之令。
”馬超道:“太子可知鎮西王傷風敗俗之事?”安清道:“未知也!”
馬超道:“既是未知,某先擒之。
”逐流怒道:“汝何等人哉!”兩将複戰,又一軍趕到,卻是張苞,高叫道:“太子有令,身在敵境,不可自相殘殺!”馬超、逐流回馬,問道:“興華何事?”張苞道:“特來為二君解和!”馬超道:“太子可察鎮西王僭越謀反之行?”張苞道:“這卻不知。
”
馬超道:“太子不知,某先捉之。
”逐流怒道:“昔錯看汝矣!”拍馬又上,忽一軍趕到,正是歸塵,軍中金鑼鳴響,歸塵喚道:“吾弟且住,君侯休怒!”場中二人見太子親到,收軍之令又響,不敢酣戰,并騎來見。
歸塵問道:“何事相争?”這邊馬超道:“殿下雖尊,欺我太甚!”那邊逐流曰:“君侯雖健,敢輕妻乎!”王基、馬岱各述緣由。
歸塵聽得分明,謂馬超道:“孟起若信吾言,暫歇雷霆之怒,諒父皇自有公斷也。
”馬超道:“彼行僭越,卻來示好,以超為何人也!”歸塵道:“大敵當前,宜從長計議。
父皇法制嚴明,必有交代。
”喚過逐流、脫脫、趙薇道:“爾等且随我來。
”
四人上了高崗,歸塵道:“弟既與郡主情投意合,便該早告父皇,想父皇有海内之量,君侯亦世之英雄,豈能不成人之美乎?”逐流道:“弟知罪重,雖死不忍脫脫郁郁終生。
”歸塵道:“天下無不可行之事,無不可解之争,但求公道二字也。
弟與公主日後當欲如何?”逐流伏地道:“吾一念之差,壞人無數。
兄長素來關愛,若得成全,猶能與脫脫共處,雖百死而無悔。
鎮西王印绶,願兄長轉回父皇,逐流賊臣逆子,與脫脫同死一處可也,無顔再返京都。
”旁有脫脫公主道:“願共穴而死,雖名節盡毀,聲譽全消,亦無所恨。
”歸塵道:“你是胡女,不知漢禮,卻不想逐流吾弟亦遭萬世唾罵,千夫指責,若何?”脫脫笑道:“吾雖胡女,亦知肝膽相照一辭,因知逐流哥哥亦所甘願,故不多問。
”
趙薇垂首于側,不發一言,歸塵教逐流、脫脫且退,問趙薇道:“還珠已明吾弟與公主心迹,複有何言?”趙薇冷冷道:“吾随殿下名雖其婦,份屬其臣,三年來轉戰天下,縱橫沙場足矣,不敢複有奢望,常山趙雲之後,尚記得事由己定,不必求人!”歸塵低聲道:“吾固知還珠乃世之巾帼,安肯低下于人,隻是心下雖惱,不必自誤,汝婚姻乃父皇親指,不可違旨,可返長安,父皇必為還珠作主。
吾有家書在此,亦煩還珠轉送汝安清妹妹。
”趙薇大是感激,拜别下山,引本部五百護衛返長安而去。
歸塵複召逐流、脫脫上山,道:“還珠深愛吾弟,忽遭此變,一時難耐,恐傷吾弟,故先遣回,吾弟萬勿見怪。
”逐流泣道:“還珠不負我,我負還珠多,不敢再盼還珠見容。
”歸塵道:“中華法令素嚴,昔以母後與父皇之親,私出襄陽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