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七章 英雄末路

首頁
    關羽主動地發動進攻,徐晃率軍出營迎敵。

    隻見徐晃軍中旌旗招展,隊列嚴整,在大纛旗之下,有一主帥坐在馬上,神情凝重,二目炯炯有神,便是徐晃。

     徐晃望見關羽,主動地喊道:“雲長,别來無恙?” 關羽也應聲喊道:“公明,多年不見,你好嗎?” 徐晃歎了口氣說:“雲長,你與張文遠都和我是同鄉,我們過去又都是好朋友,文遠和我都在魏王麾下服役,能夠經常會面,而和你卻是遠隔關山,不能暢叙友誼。

    ” 關羽也歎息着說:“分野有别,各事其主,這也是無可奈何之事啊!” “雲長,你熟讀《春秋左傳》,過去同在曹營時,你常對我講春秋的故事,實在是受益非淺。

    ” “哪裡哪裡。

    ” “雲長,現在家裡的情況怎樣?有多少個兒女?” “長子關平,已經十九歲了,現在随我在軍中服役。

    次子關興,女兒銀屏,年齡還小。

    公明,你有多少兒女?” “隻有一子,名喚徐蓋,今年十七歲了。

    ” 在兩位主帥談話時,雙方的将士都停止了戰鬥,好奇地看着他們,戰場上很肅靜。

     但談着談着,徐晃突然打馬離開,将臉一沉,厲聲地發布命令說:“大家聽着,有能取得關雲長的首級者,賞金千斤!” 關羽大驚,忙說:“老兄,這是哪裡的話?” 徐晃仍然沉着臉說:“方才我們談的是私事,現在我宣布的是國事!” 關羽無言,隻有号令将士們與魏軍交戰。

    這一仗,蜀軍打得很被動,士氣一蹶不振,被徐晃打得幾乎是潰不成軍,死傷相當嚴重。

    收兵回營以後,關羽回想起今天的事,心中非常郁悶。

    想來想去,他忽然明白過來了,自言自語地說:“原來徐晃見我方的人馬來勢兇猛,便用了這種緩兵之計,消磨一下我軍的銳氣,然後乘我不備,突然發動進攻,使我措手不及。

    春秋時期,曹刿說作戰要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唉,我熟讀《春秋左傳》,怎麼竟忘了這句話!”關羽很懊悔,思來想去,一夜沒有合眼。

     兩天之後,徐晃率兵襲擊關羽的營寨。

    關羽的圍城之兵,布置得很嚴密,為了防備敵方的援軍,在營寨外圍修了許多防禦工事。

    東邊最大的防禦工事稱為“四冢”,是憑借着四個小土丘修建的,西邊最大的防禦工事稱為“圍頭屯”,是關羽的中軍大帳的前沿工事。

    在中軍大帳和“圍頭屯”之間還有十層鹿角。

     徐晃采用聲西擊東之計,出動小股偏師撲向西方,聲稱要進攻圍頭屯,使關羽判斷失誤,抽調了大部分兵力,由趙累率領,在圍頭屯迎擊魏軍。

    但就在這小股魏軍佯攻圍頭屯時,徐晃卻率領主力一萬餘人潛入四冢外圍,發起了強攻。

    趙累趕緊回頭來保四冢,因往來奔波,士卒疲憊,作戰失利,四冢形勢吃緊。

    關羽聞報大驚,親率步騎五千,去救四冢,又被徐晃打得大敗,隻好率餘兵逃回營寨。

    徐晃率軍追趕關羽,攻入了圍頭屯,又沖破了十層鹿角,攻破了關羽的營寨。

    關羽率殘兵退到了沔水之上,樊城就解圍了。

    時隔不久,包圍襄陽的别将也敗退回來了。

     關羽在樊城之戰失利之後,有些将領提議:趕緊退回去鎮守後方,而關羽卻很不甘心,仍然徘徊在沔水之濱,窺測時機,期待着有朝一日再向樊城反撲過去。

     已經到了十月下旬,天氣很涼。

    蜀軍衣服單薄,難以抵禦風寒;糧食快吃光了,軍隊處于饑寒交迫的困境中,吏士們成天縮手縮腳地蜷伏在帳篷中,苦挨着時光。

    軍營中還傳播着瘟疫,每天都有人病死。

    士氣非常低落,逃跑的人愈來愈多,特别是那些降兵,潛逃者有之,嘩變者有之,已經所剩無幾了。

    關羽眼看着軍隊日趨萎縮,即将土崩瓦解,真是心急如焚,但也沒有好辦法,打回襄、樊的希望也就像泡沫一樣破滅了。

     一天傍晚,廖化風塵仆仆地從西川回來了。

    關羽一見,劈頭便問:“元儉,這次出行還順利嗎?” 廖化苦澀地搖了搖頭說:“不順利啊!我見了主公,報告了這裡的情況,特别強調了請求增援的意思,主公馬上給上庸的劉封和孟達下了一道手令,讓他們馬上出兵增援我們這裡。

    我快馬加鞭,日夜兼程,先把手令送到上庸,然後從上庸回到這裡來的。

    ” “他們發兵了嗎?” “他們不肯發兵,說是‘山郡初附,未可動搖’。

    過幾天看看情況再說。

    ” 關羽憤憤地說:“這兩個小子見死不救,用虛辭拖延時日,實在是可恨!” 這時關平精神沮喪,形色慌張地走了進來。

    關羽一見關平,忙說:“平兒,你也回來了。

    這幾天,我每天都在盼望你把後方的消息帶回來,後方沒有事吧?” 關平幾乎是在尖叫:“爹爹,大事不好了!呂蒙率兵侵入了我後方,相繼占領了江陵和公安!” 關羽和廖化一聽這話,相視愕然。

     關羽極度驚恐,又非常困惑,仿佛是置身于夢境之中,他結結巴巴地說:“呂……蒙……不是……回建業去治病嗎?” 關平說:“看來那是孫權和呂蒙君臣二人定的詭計,把我們騙了!” “奇怪!他的進軍為什麼如此詭秘和迅速?” “唉,一言難盡啊!聽說呂蒙率領軍隊乘坐許多船隻,從建業溯江而上,到了尋陽以後,把精兵完全隐藏在船艙裡,搖橹的士兵都穿着白衣服,扮作商人模樣,以掩人耳目,人稱‘白衣過江’。

    ” 關羽困惑地問道:“雖說扮作商人模樣,但這麼多船隻過江,就沒有人懷疑嗎?我設置的那些候望都幹什麼去了?他們為什麼不回來報告?” “吳人對我方候望的位置早就偵察好了,一路之上把他們都抓了起來,所以沒有人來報告。

    ” 關羽氣得跺着腳說:“真氣死我了!他們這麼幹,還算是什麼盟友?” “可是東吳君臣放出話來,說爹爹首先破壞了盟友關系,有三樁大罪,所以前來興師讨伐。

    ” “說我有什麼大罪?” “責罵吳主,其罪一也;侮辱使臣,其罪二也;越界掠米,其罪三也。

    ” “我再問你,他們是怎樣拿下了江陵和公安的?” “呂蒙很狡猾,兵不血刃便取得了二城,他率兵先到公安城下,命虞翻去說服士仁……” “虞翻?他是何許人也?” “我也不知道此人的情況,後來仔細打聽,方知此人是孫策時的老臣,為人耿直,敢于犯顔谏争,孫權很不喜歡他,把他流放在外地。

    呂蒙知道他口才出衆,又擅長醫術,就請求孫權讓他随軍效命。

    虞翻見了士仁,士仁先是不肯投降,後來虞翻憑其三寸不爛之舌,終于說得士仁就範,獻出了城池。

    ” 廖化在一旁插嘴說:“君侯,士仁和糜芳平時對君侯心存芥蒂,怕君侯處罰他,正惶惶不可終日,這大概是他們獻城投降的重要原因,東吳經常派出大量斥候探測我方虛實,有些事情他們是了如指掌的。

    虞翻一定是從這方面說動了他們。

    ” 關羽此時心緒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