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的神情略顯猶豫。
“他比兵團更加可怕。
請早日将他除掉吧!”
卞遠從淚光中透出這一懇求。
為了陷害孔融,曹操想出許多計謀。
──請别費心!你隻要一聲令下,便能解決此事。
難道你不相信自己有這般實力嗎?
卞遠說道。
計謀之一是利用與孔融交惡的郗慮,此人曾彈劾過孔融的小過失。
孔融因此有段時間遭解職處分。
曹操打算讓郗慮彈劾孔融的重大過失。
──何須這般拐彎抹角?
卞遠又說。
隻要直接下令加以誅殺即可。
值此即将南征前夕,必須為軍隊注入一股肅殺之氣。
──軍隊尚未出發。
等大軍開拔之際,我便将動手。
這是為了選個好時機。
──如此我便放心了。
我還以為你是對孔子有所顧忌呢!
──用孔子子孫的血來祭旗再适合不過了。
──哈哈哈,好主意!好主意!
卞遠發出一點也不像是病人的開懷笑聲。
其實曹操在此之前曾多次想要打消格殺孔融的念頭。
并不是對孔子有所顧忌。
孔融雖是個好逞口舌之徒,但卻也還有其他用途。
沒有人像曹操這般愛才。
在這瞬間,他很難決定孔融到底是不是一個人才。
曹操的詩作中最有名的是《短歌行》,結尾的數行更是脍炙人口。
月明星稀,
烏鵲南飛。
繞樹三匝,
無枝可依。
山不厭高,
水不厭深。
周公吐哺,
天下歸心。
意思是烏鵲在月明星稀之中向南飛行,鳥群在樹上飛繞而不肯停歇,難道是找不到築巢的樹枝?有才能者是否會尋不着可投身的明主呢?
山越高越好,水越深越好。
同樣地,人才永不嫌多。
昔時周公在用膳之際每遇有客來訪,便吐出口中之飯而急忙出去迎接,深恐會錯過任何一個人才。
天下因此而歸心。
曹操也自認為無人能及他對人才的切盼之心。
他将平常所思用詩的形式來表達。
但在此刻,曹操還無法斷定孔融究竟是不是一個人才。
──他是個靠往日名聲而活的欺世盜名之徒。
當獲得這一結論後,就再無寬赦餘地了。
──決不寬赦!曹操反複想着。
曹操來到了紅珠的住處。
他的步伐跟往日迥然不同。
“情況如何?”
曹操啞着嗓子問道。
“據使者先前傳來的消息說,此刻還有呼吸,但吉利應該要有心理準備才好。
”
紅珠有氣無力地答道。
“除此以外别無他法。
沒辦法了。
我已盡了人事。
”
曹操幾次試着想要擡起低垂的頭。
“當真盡了人事嗎?”
紅珠用指頭敲了敲額頭。
“每個大夫都搖頭啊!”
“當真?可曾請華陀來?”
“他說自己的妻子病了。
華陀雖是名醫,但恐怕也隻是欺世盜名之輩吧?”
沒有實力但靠虛渺的名聲混世度日,這一類型的人是曹操最為讨厭的。
孔融就是其中之一。
孔融的名聲來自于孔子後裔的光環,再加上十六歲時所發生過的事件而使其聲名大噪。
那是中常侍(宦官)侯覽的全盛時代。
出身山陽的張儉為人忠正,因彈劾宦官而觸怒了侯覽,以緻被迫逃亡。
張儉與孔融之兄孔褒交情甚好,在逃亡時想要前去投靠孔褒。
包庇重罪犯是大罪,若被查到将受連坐而處死刑。
在張儉來訪時,孔褒恰好不在家。
但孔褒之弟孔融仍收留了張儉。
張儉雖然脫險,但受孔家庇護之事卻紙包不住火。
孔家二兄弟皆遭逮捕。
二人都聲稱是自己做主藏匿張儉,并辯稱對方不知情,事實上是張儉求助于孔褒,隻因孔褒不在,才由孔融接待他。
當時孔融年方十六,結果僅由孔褒一人受刑。
──兄弟争死。
因此之故,孔融的名聲立時傳遍遐迩。
──十六歲時的聲名竟然也能吃上四十年嗎?
曹操語帶諷刺地說道。
此刻環夫人的愛兒曹沖卧病瀕死,衆女官紛紛哀求道:
──希望能赦免一名該死的人,以挽救沖少爺的性命。
現今正是頒布大赦令的好時機。
曹操也聽聞到這些聲音。
赦免一名該死的人應該就是指饒恕孔融一命。
顯然也有不少人為孔融的獲死罪感到不忍心。
曹操猛然站了起來。
他這突如其來的舉動讓紅珠吓了一跳。
“什麼事?”
紅珠問道。
“我要處死孔融。
得趕快!要在阿沖死前動手。
”
曹操答道。
在紅珠的住處原本沒有必要大聲說話,但曹操此刻卻像是對三軍發号施令般大聲吼叫。
曹操容不下以恩赦方式為愛子乞命的這種想法。
在做出處刑決定的同時,他又公布了一份特别文書。
那是處死孔融的理由說明書。
細想起來,除了孔子子孫的名聲以外,孔融又特意為自己沽名釣譽。
他還留下跟遭放逐的缺德文人祢衡間的問答文章。
祢衡被放逐到南方後,遭江夏太守黃祖怨恨而遇害。
雖是已故之人,但因具有不懼權勢的爽直性格,故其聲名至今仍傳。
然而,根據曹操的看法,他也隻是個有名無實的人。
曹操生平最痛恨這種人。
在處死孔融的理由說明書中,他還呼籲遭這類人所騙的世人應該覺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