詐降之船從船上射出了火箭,等船接近陸地時,船中之人便紛紛跳水而逃,舵手将船點了火。
火勢往曹軍船隻及岸上的曹營延燒過去。
刹那間火舌亂竄,漫天漫地,滅之莫及了。
江東的“吳”羽翼已豐。
所謂的江是指長江。
長江名副其實是一條長長的大江,往西及于巴蜀(四川)。
其東的部分被稱為江東,但并未明确規定到底是從何處算起。
就像中原的稱呼一樣,隻是一種模糊的統稱。
吳的軍閥孫氏在江東紮下根基。
統帥孫堅原是反董卓同盟的成員之一,在岘山中流矢而身亡。
他的兒子孫策繼位,但在不久前也遭人暗殺,由其弟十九歲的孫權繼承江東軍閥首領寶座。
孫權天生一雙藍眼睛,人人都稱他為“碧眼兒”。
“我若大喝一聲,會吓退碧眼兒嗎?”
曹操問道。
“應該不會吧!想必碧眼兒有意繼其兄之後稱霸江東之地。
他若退縮,則顔面盡失了。
”
群旋答道。
“若是一再威喝呢?”
“不,恐怕……”
“荊州應該不成問題吧!”
“關鍵還是在劉備身上。
他是個軟硬不吃的家夥。
我們也必須考慮到他的立場,況且他如今又已迎請諸葛孔明為軍師。
”
“倘若群旋是劉備,将會有何舉動?”
“大鬧一場,越大越好。
”
群旋笑道。
曹操的大軍進抵宛城。
宛城即現今的南陽。
劉表的客将劉備正駐軍于宛城南邊的新野。
其地之南的襄陽便是荊州軍閥的大本營。
新野距宛城約六十公裡,它與襄陽之間也約莫是相同距離。
曹操比以往更加關注軍事會議。
他是想借着埋首于軍事會議來忘卻喪失愛兒之痛。
縱然無法忘卻,至少可因其他事情而暫時忘懷曹沖之死。
每當緊張的軍事會議稍稍松懈下來,他的腦中便浮現出曹沖的笑靥。
為了驅走這一腦中影像,他隻能埋首于作戰。
劉表既逝,襄陽便向率軍南下的曹操投降。
歸順曹操的工作大緻進行順利。
故而曹營的軍事會議便略過襄陽,而集中全力對付南方的孫權。
“荊州的雜牌軍不會有問題吧?”
曹操不放心地問道。
荊州的雜牌軍是指劉備的軍隊。
“劉備雖然主戰,但也不可能阻擋得住大勢所趨。
屬下認為大耳因先前跟主公曾有過節,故而不肯降順。
不過他也隻能聚集殘衆逃之夭夭罷了。
”
樂進陳述了己見。
樂進是一名勇将,但卻不知曹操與劉備之間訂有密約。
襄陽向曹操投降,劉備事先并不知情。
此時劉備正在距襄陽僅十公裡處的樊城(現今已合為襄陽市)。
劉表之位由劉琮繼承。
投降文書全由劉琮署名。
他的異母兄長劉琦被任命為夏口(日後的武漢。
現今武漢市的一部分)太守,此刻正率兵前去上任。
“什麼?劉琦率有軍隊?”
曹操大聲說道。
“因夏口遭東吳所奪,身為前去上任的太守當然會帶着軍隊,但人數似乎并不多。
”
樂進露出不解的神情答道。
“是由劉琮任命的嗎?”
曹操問道。
“應該是吧!”
樂進答畢,群旋插嘴道:
“受繼室所寵的劉琮年方二十,并沒有膽量敢對兄長下令。
應該是他的兄長劉琦擅自率兵,以赴夏口為由而逃亡吧!”
曹操考慮了一會兒後,才說道:
“如此一來,向我方投降的軍隊便減少了。
根據細作的報告,劉琦最近跟諸葛孔明甚為親密。
我被大耳劉備欺騙了。
在襄陽處理完受降事宜後,立即派兵去追大耳!”
言訖,曹操又啧聲連連。
不論在荊州或東吳,外來勢力與當地豪族之間的利害關系并不一緻。
荊州兵也并非全部願意歸順。
不肯歸順的抵抗派便随着“大耳”劉備南下。
曹軍在後直追。
先行沿漢水乘舟而下的關羽已經備齊舟船,所以劉備軍得以搶先一步溜跑。
“戰亂又将再起……”
曹操喃喃說道。
倘若一切順利,這世間的動亂便将劃下休止符。
但顯然這隻不過是夢想罷了。
南下的曹操首先并吞了荊州兵。
荊州牧劉表剛過世,他麾下的軍隊号稱十四萬。
這十四萬軍隊分散在各地,曹操預計收編其中的十萬人。
對荊州兵心生觊觎的不僅是曹操而已。
劉備必然也想四處招納反曹操的軍隊。
曹操估計這些軍隊大約在三萬到四萬之間。
據聞劉表的長男劉琦率領少數軍隊往夏口而去。
他跟異母弟劉琮不和。
劉琮既投降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