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赤壁往返

首頁
    陽所獲之物甚感失望。

     年輕的少主劉琮雖然投降,但他的追随者卻遠比意料之中要少得多,其中以劉琮的嶽父蔡瑁等當地豪族為主。

    其餘反對投降者則追随劉備往南而去。

    劉表的麾下原本有不少具有實戰經驗的外地人,例如伊籍、陳震、霍峻等。

    伊籍後來在劉備麾下與諸葛孔明共同整頓法律及文教事宜。

     “有用的人都被大耳搶走了。

    ” 曹丕對愛才如渴的父親說道。

     “那個大耳逃慣了,溜得特别快。

    而且在這種片刻必争之際猶不忘收攬人心。

    你該切記并好好學習!” 曹操說道。

     所謂“收攬人心”指的是,劉備在離開襄陽之際還特地到郊外的劉表墓地祭拜一番。

    他在墓前哭道: “景升将軍,弟有負你的寄托,緻使荊州不保。

    望賢兄的英靈見諒!” 聞知此事後,有不少曾受過劉表恩惠的人便加入了南徙行列。

     南徙的劉備下一步便是準備與東吳聯盟。

    然而,若說到聯盟或合作,他的聲勢又顯得過于弱小。

    由于後面有曹操的追兵,所以劉備便打算亡命至南方的蒼梧。

     以現今的地名來說,蒼梧約在廣西省壯族自治區的梧州市一帶,算是相當僻遠,其地還在桂林之南。

    若去到那般邊鄙之地,便無異于斷了返回中原的念頭,隻求在林野中太平度日。

     在東吳,此時距孫策之死已有八載,其弟孫權也奠下穩固的政治基礎,但若要獨力對付曹操則仍感不安。

    如果可能的話,東吳也想與反曹操的劉備結盟。

    或者以要求承認自己獨立地位的條件投降曹操。

     東吳曾派魯肅前去吊唁劉表之喪,他跟劉表的客将進行過接觸。

    劉備之所以打算前往蒼梧,是因先提出聯盟要求者将居于較不利地位的緣故。

    雙方皆無力單獨對付曹操,所以結盟其實是很自然的趨勢。

     “曹操似乎想要傾全力進行一擊。

    提出聯盟要求雖然對我方較為不利,但此事仍不得不加緊進行。

    我願親赴東吳充當使者。

    ” 諸葛孔明自動請纓入東吳。

     東吳的長老級人物張昭是主和派,主張最上之策是投降曹操。

    而奉命前往荊州吊喪并曾與劉備接觸的魯肅則是聯盟派,主張與劉備結盟共同對付曹操。

     與此相對的,統帥孫權的連襟周瑜也是主戰派,但卻反對東吳與劉備結盟。

     “我的模樣是否顯得過于急切?” 曹操問兒子曹丕。

     “急些又何妨?兵貴神速。

    若行動過于遲緩,豈不是反倒奇怪?” 曹丕答道。

     “那就加速行動吧!” 曹操聳動着雙肩說道。

     曹營此時已出現瘟疫流行的征兆。

    憂心忡忡的參謀提議全體撤軍。

    但曹操反對在此時班師回朝。

     疫病問題尚未表面化。

    在戰場上,瘟疫是司空見慣的事。

    此刻正在流行的疫病雖然像是惡性,但總算還能設法掩蓋。

     “盡全力使情況不要惡化。

    同時不準張揚出去!” 曹操說道。

     “從現在起該加緊備戰。

    沒有取得土地也無妨。

    隻要向敵方施予一擊,便可退兵。

    ” 曹丕顯得面無表情。

     “土地讓給前來助陣的友軍也無妨。

    ” 曹操一開始就是打着這種算盤。

     荊州可讓給繼承劉表之位的劉琮,就連東吳也可仍由孫權掌有。

    但是為了避免以後再度成為敵對,必須安置少數的監視者。

    總之,隻要曹操的宗主權獲得承認即可。

     對曹操有利的情勢是,東吳主和派張昭的發言變得越來越有力量。

    然而,東吳的年輕勢力也已擡頭,這股勢力是張昭無法完全壓抑下去的。

    主戰派的周瑜今年三十四歲,魯肅比他年長三歲,今年三十七歲。

     曹操向孫權發出挑戰書。

    值此軍中因瘟疫而士氣不振之際,更需要在表面上擺出強硬的态勢。

     近者奉辭(天子之诏)伐罪,旄麾(鮮豔旗幟)南指,劉琮束手(投降)。

    今治水軍八十萬衆,方與将軍會獵于吳。

     所謂“會獵”,原指圍獵,但也具有搦戰的意涵。

    其實這正是一封藐視對方的挑戰書。

    年輕的孫權想必會大為光火,而曹操所期待的就是老練的張昭乘機出面予以安撫。

     如果能争取到一些時間,劉備大概也會想出将荊州據為己有的良策。

    就如孔明所建議一般,他還可以選擇殺掉劉琮而并吞他的兵力。

    但在如今這一情況下,他隻能選擇與人聯盟一策。

     基本上,天下一分為三。

     中原幾乎已全落入曹操之手。

    他挾持天子,掌控三分之二的天下。

    在剩餘的三分之一中,最強的是東吳的孫權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