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使小巧借刀炒人

首頁
    我小時候,雖然已經趕上了改革開放,但是家裡還遺留了很多文革末期的小人書,忍不住拿來看,不知不覺的就受了一番階級鬥争的啟蒙教育。

    現在想起那些故事,覺得很有趣,那時候的地主老财雖然壞,但是壞的很淺薄很表面很赤裸裸,像半夜三更學雞叫這樣的舉動,簡直就是唯恐日後被批鬥的時候貧下中農們找不到他的罪狀而主動獻身一般。

    比較起來,現在老闆們的手段就高明許多啦。

     聽說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某老闆與某員工關系極其不好,簡直就是水火不容。

    老闆一心想鏟除他,員工也見了老闆就要喝靜心口服液,但是兩個人針尖對麥芒,耗上了。

    老闆不願意炒掉他,因為不想讓該員工離開公司還能拿走一筆違約金,員工自然也不願意自動辭職,能讓老闆遂了心願,還要交筆錢給老闆。

    兩個人于是日日争鬥,雞犬不甯,但是僵局始終無法打破。

    最後還是無良老闆棋高一着,他終于想出了一個妙計。

     老闆要求該員工每日向他的一個下屬彙報工作,員工這下終于崩潰了。

    世界上哪有上司向自己手下彙報工作的道理?但是老闆此令一出,诏告全公司,所有人竊竊私語都在恥笑員工,他實在是覺得面子上下不來,再耗下去,也是自取其辱,于是心甘情願補了一筆錢給老闆,走人了事,老闆不費分文,大獲全勝。

     員工堅持了這麼久,為什麼最後依然敗北?說起來全因了兩個字,“面子”。

    趙姨娘心裡很疼她那個女兒,而且女兒未出閣竟然當了賈府的家,說起來多有面子啊,可是她為什麼還要找上門去吵鬧,讓女兒煩心呢?也是因為女兒所做,傷了她的面子,她就咽不下這口氣了。

     趙姨娘的兄弟沒了,要賈府賞銀,李纨便說,襲人的媽剛死了,賞了四十兩,也一樣賞四十兩吧。

    探春偏不答應,還翻出舊賬本來對,非隻給二十兩。

    趙姨娘是半個主子,襲人是個還沒過明路的丫頭,就算過了明路,也不過是個姨娘,兩下相比,趙姨娘這口氣如何咽的下?趙姨娘于是就打上門來哭鬧,“我這屋裡熬油似的熬了這麼大年紀,又有你和你兄弟,這會子連襲人都不如了,我還有什麼臉?連你也沒臉面,别說我了!”探春笑道:“原來為這個。

    我說我并不敢犯法違理。

    ”一面便坐了,拿帳翻與趙姨娘看,又念與他聽,又說道:“這是祖宗手裡舊規矩,人人都依着,偏我改了不成?也不但襲人,将來環兒收了外頭的,自然也是同襲人一樣。

    這原不是什麼争大争小的事,講不到有臉沒臉的話上。

    他是太太的奴才,我是按着舊規矩辦。

    說辦的好,領祖宗的恩典,太太的恩典,若說辦的不均,那是他糊塗不知福,也隻好憑他抱怨去。

    太太連房子賞了人,我有什麼有臉之處,一文不賞,我也沒什麼沒臉之處。

    依我說,太太不在家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