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演習陣法的時候,有個軍士的頭盔不小心掉在地上,竟露出一頭白發,而看他的相貌不過三十左右,于是衆人都哄然而笑。
軍師也忍不住莞而,說道:莫非閣下乃伍子胥轉世?
我聽着伍子胥這個名字好耳熟,但卻想不起他是幹什麼的,于是演習完了便去找子龍,卻沒想到竟從子龍那裡聽到了一種前所未聞的見解。
伍子胥,楚國人,在曆史上赫赫有名,是個頂天立地的角色。書中寫他身長一丈,腰大十圍,眉廣一尺,目光如電,有扛鼎拔山之勇,經文緯武之才。在春秋戰國時期,端的是一号人物,幾乎所有的書中提起他來都是一片贊譽之詞。
按算命的說法,兩眉之間的距離代表着一個人的氣量,眉距越寬,心胸越寬廣,反之則越狹窄。照此說法,伍子胥眉廣一尺算是宰相肚裡能撐船的主兒了。說到這裡子龍話鋒一轉,然而就我分析,很多事實證明,伍子胥乃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小人,尤其是其心胸狹窄,簡直令人發指。
我忙問為什麼,子龍給我講道:
伍子胥的父親被當時的楚平王囚禁,其父手書一封令伍子胥哥倆前來面君,否則将被平王斬首。伍子胥認為去了必死,于是堅決不肯去,他的哥哥說,如果咱們倆不去的話,父親肯定會死,這是父親的親筆書信,我一定要去,否則就是不孝。于是伍子胥與其兄斷絕兄弟關系,自己一個人逃難去了。在離家之前,他覺得自己的妻子是個累贅,于是他把他的妻子給勒死了。
軍師今天所提到的是一個流傳甚廣的典故:伍子胥過韶關,一夜白頭。說當年的伍子胥逃到韶關,城門處都懸挂着畫像,過往行人一一盤查,伍子胥自認插翅難飛,于是一夜之間愁白了頭。伍子胥堂堂一介丈夫,号稱智勇雙全,你可以想方設法用計謀過關,實在過不去,便是拼得一死,也要豪氣凜然,居然會一夜白頭?着實可笑。
再往下走,伍子胥做的事就開始越發難以自圓了。出了韶關,前面有條大河,後面追兵已經趕到,此時有個漁翁用小船救了子胥一命,子胥過河後,怕漁翁洩露他的行蹤,于是拔劍殺了漁翁。
行至溧陽,伍子胥饑餓難耐,見一女子在河邊洗衣服,于是上前讨食,那女子便給他吃了個飽,子胥這次也沒有例外,依然将其抛屍河中,防止洩露蹤迹。
至于後來伍子胥終于利用兩個刺客報了仇,這兩個刺客在曆史上也很有名,一個叫專諸,一個叫要離,其實不過是兩個亡命徒,相當于他養的兩條狗而已。專諸倒罷了,要離行刺的過程簡直就是變态。他自知不是慶忌的對手,于是自己出了一個主意,要吳王把自己的妻子給殺了,然後斬斷了自己的右手,以此換得慶忌的信任,最終在船上殺了慶忌,自己也不免一死。
當然書上記載的都不是這樣說的,他的妻子、漁翁、洗衣女子都是自殺的,他的妻子倒是有可能自殺,但後兩個卻純屬胡說八道,因為無論從哪個方面來講都講不過去。當年曹操與陳宮結伴出逃時,也曾在路上殺了兩個人,于是我們都罵曹操心胸狹窄,而伍子胥則是正面人物,于是壞人都是他殺的,好人則都是為了他而自殺的。
子龍越說越憤憤不平,都說曆史是人民寫的,但實際上大多數人民是不識字的!
而我聽着卻有些糊塗起來,照子龍的說法,那很多前人記載下來的東西都不可信?
于是子龍給我舉了一個淺顯易懂的例子,我覺得非常有趣。
子龍是用射箭來打比方的。
拿着弓箭比劃一下,然後把箭給手下人,讓他跑步到靶前插上。——這是曆朝曆代的皇帝。
跑過去把箭插在靶心上。——這是曆朝曆代的功臣。
跑錯了方向或者跑過去插歪了。——這是曆朝曆代的庸臣。
見人家快要把箭插上去的時候,在背後突施冷箭将其放倒。——這是曆朝曆代的奸臣。
在自己親戚射出的箭周圍畫一個圈,标明:靶心。——這是曆朝曆代的曆史學家。
在自己喜歡的人射出的箭上挂一個死兔子或者去了毛的雞。——這是曆朝曆代的評論家。
把評論家挂上去的兔子或雞換成烤牛肉或者醬豬蹄。——這是曆朝曆代的文學家。
那你是什麼家呢?我忍不住笑着問子龍。
我?子龍想了一下,說道:把所有的箭都拔了,然後讓當事人當着我的面再射一次。——這就是我,一個夢想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