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名教抄卷第二

首頁
    緣因即濫恐謂四緣并為緣因故不言緣因。

    問。

    若言因緣亦謂六因并為因緣。

    答。

    緣門是疏。

    可得爾也。

    因門是親。

    所以非類(緣門粗故。

    或容六因并為因緣亦得之也)問(雲雲)(已上六因明義。

    十門竟)增上緣與緣緣兩果異者。

    緣緣果但心。

    增上緣果通三聚(論釋緣緣雲若起身業等。

    何雲緣緣果但心耶。

    答。

    此舉所發意取能發心為緣緣果)又增上緣亂生果。

    緣緣生果不亂。

    如色是眼識緣緣。

    一切法是意識緣緣(此就果明四緣不同。

    十一門竟)問。

    幾義非次第緣。

    答。

    有三種法。

    一無學最後心。

    二隔念心。

    三未來心。

    此三非次第緣。

    如雜心說也(文)此委分别簡是非。

    且就次第明之。

    十二門竟。

     五果義 五果義者。

    是毗昙論·地持論中之所說也。

    所言五者(一解脫果。

    二依果。

    三報果。

    四功用果。

    五增上果)百論因中有果品疏雲。

    數人六因五果○言五果者。

    一解脫果。

    從道谛生。

    若緣由為言。

    亦從所作因有。

    但六因正生有為。

    解脫果是無為。

    非六因生也。

    餘四果從六因生。

    自分遍因生于依果。

    報因生果報。

    相應共有生功用果。

    所作因生增上果○大乘明因果者。

    如地持論明十因五果。

    五果與數義名同(雲雲)解脫果從道谛生者。

    解脫果是數滅無為。

    但從道得。

    非從道生。

    而言生者。

    據能得說。

    若通論得。

    從無礙道生。

    即自分因生。

    今約能得論。

    其無為故非自分。

    但言所作因耳。

    又于顯中以生名說。

    實非生也。

    又言從所作因有者。

    亦以理言。

    非論說也。

    言非六因生者。

    正是論意。

    毗昙所說無為雖是果。

    而無有因。

    非六因生故言無因。

    非無證因。

    從道得故。

    法華方便品疏雲。

    法身為果。

    報身為報。

    故涅槃雲。

    涅槃無因。

    而體是果。

    即是本有(雲雲)又雲。

    依涅槃經。

    無漏之法但從因生。

    更不作因。

    名之為果。

    有漏之法更能生果。

    稱之為報(雲雲)無漏但從因生者。

    佛果功德欤。

     六因義 六因者。

    百論疏雲。

    言六因者。

    一相應。

    二共有。

    三報。

    四遍。

    五自分。

    六所作(文)因緣品疏雲(中論疏第三)毗婆沙中有種種解。

    一解雲。

    四緣是佛說。

    六因非佛說。

    但迦旃延子作六因解佛四緣義耳○次解雲。

    六因亦是佛說。

    但文脫落。

    故應在增一阿含六數法門說也。

    次解雲。

    六因實是佛說但佛散說旃延後集之耳真谛三藏雲。

    佛在天上說六因經。

    諸天見旃延欲造毗昙故送将來。

    旃延以宿命智觀知。

    是佛說○(雲雲)問。

    六因四緣雲何開合。

    答。

    因緣品疏雲。

    因是親義。

    六因則開親合疏(合三緣為所作因。

    開因緣為五因)緣門是疏義故。

    四緣合親開疏(開所作因為三緣合五因為因緣。

    雲雲)又雲。

    因緣攝因廣。

    謂攝五因。

    一者相應因。

    心王與心數同起同緣不相違背。

    二者共有因。

    心王心數與四相等同時共起名共有因。

    三自分因。

    善還生善。

    惡無記亦然。

    四遍因。

    十一遍使生一切煩惱名為遍因。

    五報因。

    善惡之法能生苦樂果報。

    為報為報因(文) 十因義 論疏一雲。

    十因地持論明(文)疏記雲。

    依地持論列十因名。

    一随說因。

    二以有因。

    三種殖因。

    四攝因。

    五生因。

    六長因。

    七自種因。

    八共事因。

    九相違因。

    十不相違因(文)(地持論北涼昙無谶譯)義章十因義廣分别之。

    寶窟中卷雲。

    以有無明樂求淨法。

    淨法得生。

    故十因中名已有因(文) 十緣義 疏第一雲。

    十緣如舍利弗毗昙叙之。

    疏記雲。

    秦○佛陀耶舍譯舍利弗阿毗昙論有二十二卷是也。

    玄奘三藏新譯曰集異門足論。

    是薩婆多宗之書。

    列十緣名者。

    舍利弗毗昙第九卷諸分遍品雲。

    一因緣。

    二無間緣。

    三境界緣。

    四依緣。

    五相緣緣。

    六業緣。

    七報緣。

    八起緣。

    九異緣。

    十增長緣(雲雲)但列十緣而不述共義因論疏記出集異門足論以為舍利弗毗昙同本也。

    此論二十卷。

    又舍利子所造。

    然今考兩論。

    其文相大體是異也。

    目錄家亦不雲同本(更考之)三論玄列六部毗昙之中雲。

    二者鄰極亞聖。

    名舍利弗。

    解佛語故。

    造阿毗昙。

    凡二十卷。

    傳來此土(雲雲)大論二雲。

    有人言。

    佛在時舍利弗解佛語故作阿毗昙。

    後犢子道人等讀誦。

    乃至今名為舍利弗阿毗昙(雲雲) 名教抄卷第二 建仁二年五月二日于東大寺塔本坊為興法佛法利益衆生書寫之訖。

     三論學者沙門覺澄(生年二十五歲) 留贈後見共期佛慧 一交點畢(雲雲) 娑婆電泡之國誰免無常之悲分段生死之鄉誰緩有涯之克非修學贊仰之業得何時菩提之道扇攝嶺興皇之遺風寫名教十五之新草者也于此卷者勸他筆遂其功了。

     文明第十三八月二十一日。

     三論宗英憲(生年十九)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