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住世千年。
此言千年。
但說正法不論像法。
二摩耶經雲。
正法五百年。
像法一千年。
三真谛三藏引毗婆沙雲。
法住世二千年。
四大集經明六種堅固(月藏經第九卷)初五百年得道堅固。
次五百年多聞堅固。
次五百年三昧堅固。
次五百年塔寺堅固。
次五百年鬥論堅固。
次五百年愚癡堅固。
此即三千年也。
更檢彼經。
此取定。
又善見毗婆沙二十二卷雲。
初千年得阿羅漢具三明。
次千年但得羅漢不得三明。
次千年得阿那含。
次千年得二果。
次千年得初果。
五千已後但剃發着袈裟而已。
更不得道。
六外國祇桓精舍銘于在古。
涅槃經複載。
此雲。
佛正法千年。
像法千年。
末法萬年。
天竺□□衆中。
恒唱此事雲。
佛法若千年已過。
佛法欲滅。
老死至近。
宜須精進。
此則佛法一萬二年也(略抄)今檢大集。
不雲第六有五百年。
此與本文有違順故。
勸檢經文。
然後取定又考經。
三昧多聞先後異此也。
涅槃疏十三雲。
問。
釋迦正法五百年。
像法一千歲。
合一千五百年。
後滅者。
爾時于經在不耶。
解雲。
佛法滅。
經卷并盡。
唯有無量義經。
猶住世百年也(文)無量義經義記雲(淨影)釋迦正法有五百年像法千歲末法萬年。
一切皆過名為滅。
佛以慈悲憐昔衆生故。
法滅後獨留此經百歲濟度(文)經雲。
經道滅盡(雲雲)今思。
經道之言正當末法。
正法是證。
像法是行。
末法教故也。
末法後彌陀教存者。
應契文意。
然嘉祥言千五百年後者。
像法亦名經道無違名。
爾何故但言百年彌陀教存乎。
今案之。
末法萬年唯彌陀教。
即是彌陀教存末法耳。
然言百年者。
且舉末法初百年矣。
法花勸發品疏雲。
問。
前立雲複五百歲。
今雲後世複五百歲。
何異。
答。
正法五百年。
像法一千前明正法滅意。
入初像法五百年。
今是像法第二五百。
即是兩後故。
雲後世複五百歲(文)譬喻品疏雲。
大論佛法凡有四時。
一佛在世時。
二佛雖去世□□未改。
謂正法時。
三佛去世久道化謬替。
謂像法時。
四轉後微末。
謂末法時。
今但舉初三。
攝末屬像也。
法花玄十雲。
問。
雲。
何為像正。
答。
此具多義。
一在世為正。
滅後為像。
二未有異部為正。
有異部為像。
百十六年後屬像法。
三者得道多為正。
前五百也。
四者未破正法為正。
六百年未破。
五者千一百年諸惡法起名像。
千年内為正。
六者二千年皆處正法。
七者諸菩薩見法不滅(略抄)又千年名正。
得千年後不正教法(雲雲)身子授記中不明末法。
法花玄雲。
像開為二。
謂像及末(雲雲)仁王疏下雲。
所言八十年者。
佛滅度後一百年中。
五師持法各二十年。
迦葉·阿難·末田地。
此三人親見佛化。
行法如佛在世。
故法不滅○第四商那和修。
第五優婆鞠多。
此二師各二十年持法。
商那和修當八十年。
以不親睹佛化故威儀法滅也。
言八百年者。
正證法滅五百年内。
二十五師并是聖人相傳。
故證法不滅。
六七二百年内。
馬鳴龍樹二人傳法。
以弘法人強故法不滅。
八百年中。
餘人弘法。
以人弱故令法滅也。
言八千年者。
像末法滅也。
由末法衆生好行邪法惡賤正法。
像末二法滅耳。
依涅槃經。
末世有十二萬大菩薩。
善持我法。
我法□□□。
就今□故雲滅也(文)問。
二十五師皆在正法五百年内欤。
答。
二十五師付法至一千年欤。
中論玄依摩那經雲(阿難曰)如來正法五百年。
第一百年優婆屈多。
說法教化住持正法。
次二百年屍羅難陀比丘○度十億人。
次三百年青蓮花服比丘○度半億人。
次四百年間牛口比丘○度一萬人。
第五百年寶天比丘。
度二萬人。
八萬衆生生發菩提心○六百年間○馬鳴比丘摧此外道。
七百年間有一比丘。
名曰龍樹。
善巧說法。
燃正法炬。
滅邪見憧(雲雲)準此文意。
依摩那經。
明五百年。
正說法在六七百年。
馬鳴龍樹傳法也。
然二十五師出付法藏如刻。
天親菩薩論雲。
付法藏中親有其人。
是故可信(雲雲)中論玄雲。
次上座弟子部者。
佛滅度後。
迦葉以三義付三師○阿難去世以修多羅付末田地。
末田地付舍那婆斯。
舍地婆斯付優婆儀多。
優婆儀多付富樓那。
富樓那付寐者柯。
寐者柯付迦旃延尼子○三百年初。
迦旃延尼子去世。
便分成兩部○上座弟子部。
但弘經。
以經為正○而薩婆多謂毗昙最勝故偏弘之(雲雲)又雲。
大衆部○成七部。
言八部者。
則數根本大衆部也。
○從上座部合有十一部。
大衆部有七部。
合成十八部。
足根本二部為二十部(雲雲)教迹義雲。
從大疏部分為九部○上座部因诤論事分為十一部(雲雲)此本末合為九部及為十一部。
與中論玄異也。
教迹義應是。
依開中之十八部論。
考其文相契故也。
中論玄相合真谛部執論也。
久解同經說。
數同而事别。
十八部論雲。
一名薩婆多亦名因論。
先上座部亦名雪山部(雲雲)故不開上座部與雪山部也。
而中論玄大衆部中。
後一部名也。
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