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乘玄問答第一(二谛義上玄第一上)

首頁
    于谛。

    唯就凡聖二人于谛。

    如此分别也。

    此句望兩情為于故。

    二皆失雲也。

    又若以二表不二者。

    便為教谛。

    若不标不二者。

    即為失耳。

     問。

    解谛義。

    有四家不同。

    且第二家意。

    雲境理非谛。

    能觀智為谛(雲雲)爾大師如何破此義欤。

    答。

    玄雲。

    以智為谛者。

    應名權實谛(雲雲)問。

    設雖真俗名呼境。

    其谛名借智稱。

    有何失欤。

    何以谛是智稱。

    真俗名改可名權實欤。

    例如實智之境。

    故名實境。

    從智受名(雲雲)(二智義也)亦如雲空智有智者。

    智名随當體。

    空有稱從境也。

    何妨真俗稱者約境。

    谛名假能照欤。

    答。

    應是一往顯他師不悟名義耳。

    例如上釋教谛之谛名有五義之中雲。

    二者如來誠谛之言故名谛(雲雲)而今破他師解。

    取能诠理之文言。

    為谛之義也(破雲文言終不得理何為谛雲雲)。

     重意雲。

    然此非例欤。

    誠谛言與言诠理。

    其意為異也。

    可思之故。

    猶可緻少劬勞欤。

     問。

    理由真俗皆為真谛欤。

    答。

    爾也。

    問。

    既雲真俗何還之皆是真谛欤。

    答。

    對理外真俗俱是俗谛。

    雲爾。

     問。

    他師意。

    以文言诠實為谛(雲雲)爾何破此義欤。

    答。

    玄雲。

    文言終不得理。

    那得為谛(文)問。

    教若不诠理者。

    佛何說教門欤。

    依之中論文雲。

    第一義皆同言說。

    言說是世俗。

    是故若不依世俗。

    第一義則不可說(文)是以文言能诠真理。

    如何。

     答。

    花嚴經雲。

    一切諸法語言斷(雲雲)。

     問。

    付二谛立名。

    真俗名正相待義可雲欤。

     答。

    玄雲。

    非正相待義(雲雲)問。

    真者是真固之名。

    俗是浮虛之義。

    是非正相待義欤答。

    玄雲。

    真應對世。

    第一對第二。

    而今真對俗。

    世對第一。

    非正相待義。

    聖人未必以對立名故。

    經雲法無有彼此離相待故(雲雲)上釋名門始雲。

    若如他釋俗以浮虛為義。

    真以真固為名。

    世是隔别為義。

    第一莫過為與。

    此是随名釋義(雲雲)問。

    世是隔别義也。

    何雲真應對世欤。

    浮虛殊真因。

    何非正相待欤。

    又以相待假。

    名通因緣。

    一切教門。

    無非相待因緣故立圓似法門。

    為正觀之旨歸。

    何雲聖人未必以對立名欤。

    又所引經文。

    離相待故者。

    顯絕待之真理。

    何關言教立名欤。

    答。

    無名相中。

    強名相說(雲雲)何必須相待雲一往意也。

    遂論之時。

    非無相待義乎。

    次第一第二。

    應正相待者顯也。

    以俗對真者。

    非正相待。

    以世對真者。

    正相待雲意者。

    今未詳之(更可思之)。

     問。

    就教谛中。

    具真俗二谛乎。

    答。

    具也。

    問。

    言教之中。

    唯說世俗諸法。

    何可具真谛之法門乎。

    依之花嚴經文雲。

    谛了分别諸法時無有自性。

    似名說悉欲分别世谛義。

    菩提因此初發心說。

    一切諸法。

    語言斷心行寂滅如虛空。

    悉欲分别真谛義。

    菩提因此初發心(文)明知言教所說。

    唯是世谛也。

    加之。

    中論四谛品之言說是世俗(雲雲)若爾何教谛中。

    具真俗二谛乎。

    答。

    玄雲。

    自有二谛為教。

    不二為理皆是轉側适緣無所妨也(文)此文略也。

    重牒八不。

    疏雲。

    自有二谛為教。

    不二為理。

    若以二為世谛。

    不二為第一義。

    世谛是教。

    第一義為理。

    皆是轉側。

    适緣無所妨也(文)若以二谛為教。

    以不二為理者。

    教中具二谛。

    若以二為世谛。

    不二為真谛者。

    世谛是有無教也。

    真谛是理非教。

    且約此後義者。

    教中無真谛也。

    轉側者。

    轉勢之義也。

    凡有四重二谛。

    前三重真俗。

    并是教也。

    唯第四重。

    以教為世谛。

    以離言之理為真谛。

    所出花嚴經文。

    是第四重之證文也。

    疏引此文已。

    即之此以一切言說為世谛。

    言忘慮絕。

    為第一義。

    即第四重意也(文)今案之經說言一切諸法語言斷(雲雲)即言說真谛理也。

    故第四真谛。

    猶可教谛攝也。

    又教所表标之理故。

    相從可為教也。

    故論一具文雲。

    第一義谛。

    皆因言說。

    言說是世俗。

    是故若不依世俗。

    第一義則不可說(文)故教谛中。

    具真俗二谛也。

    此與彼釋之教理。

    具足相似而有異也。

     問。

    付相對他家明十異。

    且理教異者。

    他家唯有教無理耶。

    答。

    玄雲他家有理無教(雲雲)。

     問。

    他家者。

    三大法師義也。

    述彼義雲。

    唯有二無不二(雲雲)二即教也。

    不二即為理也。

    若爾可雲唯有教無理。

    何文雲有理無教耶。

    依之次下文雲。

    他家唯有二無不二故。

    唯教無理(雲雲)(半滿異也)又傍釋文中(三卷章中)申理教異。

    雲他唯有二無不二。

    則唯有教無理可謂。

    世間法者。

    有學無義(雲雲)。

     答。

    言有理無教。

    約彼師意耳。

    有教無理者望今義。

    論之故無違也。

     問。

    就十異義。

    且他家釋中。

    有不二理乎。

    答。

    六者半滿異他家。

    唯有二無不二(雲雲)問。

    開善解雲二谛者。

    佛法法性之旨。

    歸一真不二之極理。

    又雲。

    不二而二。

    二谛理明二而不二。

    中道義立(雲雲)于他家豈無不二之理耶。

     答。

    彼所言不二者。

    還是無相之真谛也。

    非不二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