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
故雲本末八部也。
大乘玄雲。
三百年中上座部因诤論事分為十一部。
一名薩婆多部。
二名雪山部(十八部論雲。
先上座部亦名雪山部)三名犢子部。
四名達磨郁多部。
五名跋陀羅耶尼部。
六名三彌底部。
七名六城部。
八名彌沙塞部。
九名昙無德部。
十名迦葉惟部。
十一名修多羅部(文)文殊問經雲○從體毗履部出十一部。
于百歲内出一部。
名一切語言○從一切語言出一部名雪山○雪山出犢子·法勝·賢·一切所貴·荷山·大不可京·法護·迦葉比·修姤路句(雲雲)此上座雪山為二也。
十八論雲○立為異部。
一名薩婆多。
二名因論。
先上座部。
三名雪山部(乃至如大乘玄)如是上座部中分為十二部。
一名上座部。
二名雪山。
三名薩婆多。
四名犢子(餘準上此文亦順大乘玄二順中論玄。
但若二十部者。
應取上座十一部也。
大衆九部故。
思之)四論玄第十雲。
什法師雲。
僧祇出九部。
上座生十一部[阝*曼]波山雲上座出十二部此是近代胡僧所說今以十一為定(取意)。
問。
三百年中上座部分為十一部(雲雲)爾者昙無德外别有達磨郁多部耶。
答。
玄中各别列也。
問。
達磨郁多梨(十八部論名也)名法常。
然中論玄雲。
法尚部舊昙無德(雲雲)故知即一部異名也。
今何别出之耶。
答。
法尚部從犢子部出四部之中第一部也。
昙無德名法護亦名法藏部。
此自正地部出故是各别部也。
然中論玄雲。
法尚部舊無德者。
若是古人所傳雲欤。
或可雲昙無德正地部出也。
法尚若是正地部異名欤。
意者法尚是為昙無德之本故雲舊昙無德欤(達磨郁多梨者。
正地部欤法尚部欤。
此亦可習之)。
問。
十八部中五部盛行(雲雲)爾者犢子部在其中耶。
答。
五部者。
一薩婆多部。
二昙無德部。
三僧祇部。
四彌沙塞部。
五者迦葉惟部(雲雲)。
問。
中論玄文以犢子為第五不舉薩婆多。
今何相違耶。
答(雲雲)四論玄十與此同之。
玄雲。
五部之中薩婆多部盛行故。
佛滅後二百年中從上座部出薩婆多偏弘毗昙(雲雲)問。
上文雲。
三百年中上座部因诤論事分為十一部。
一薩婆多部。
二名雪山部(雲雲)四論玄十雲。
三百年後。
文殊問經雲。
我入涅槃一百歲。
此二部當起。
○于百歲内從體毗履部出十一部。
于百歲内出一部。
名一切語言(雲雲)(一切語言者說一切有部。
此文勢見者可雲二百年欤)十八部論玄。
至三百年中○一名薩婆多(雲雲)。
問。
世尊滅後五百羅漢造毗婆沙論也。
爾者滅後幾時分可雲耶。
答。
六百年(文)問。
考婆沙論雲。
佛涅槃後四百年(雲雲)今何雲六百年耶。
答應是相傳不同。
所出者是新婆娑翻譯後譯者所置頌也。
非論文。
今不依其文也。
三論玄雲。
四者六百年間有五百羅漢。
是旃延弟子。
于北天竺共造毗婆沙釋八揵度(雲雲)舊婆沙序雲(道挻)六百餘歲時北天竺有五百應真(雲雲)(挻又音延也)。
問。
以般若經為三乘通教耶。
答。
非三乘通教(文)問。
般若經文雲。
欲得聲聞地當學般若。
乃至欲得菩薩地當學般若。
又雲。
是般若中廣說三乘之教(雲雲)依之他師意雲。
是三乘通教。
尤□經旨。
今何雲非三乘通教耶。
答。
論雲。
令欲為彌勒等廣說菩薩行故說般若又論雲。
般若不屬二乘但屬菩薩。
又論雲。
在菩薩心中名般若。
在聲聞心中名道品(雲雲)故知非三乘通教。
正是菩薩法也。
又智論雲。
十種大經中般若最深最大。
又小般若經雲。
此經為發大乘者說。
最上乘者說(雲雲)故非三乘通教也。
但至三乘通學般若者。
涅槃經亦雲二乘人同觀中道。
豈三乘通教耶。
彼既非通教。
是何爾耶。
又玄雲。
又說。
三乘同學般若般若者是密會一乘。
若因同果亦應同。
又說。
聲聞緣覺若智若斷皆是菩薩無生法忍。
又說。
一切處求人不可得。
雲何分别有三乘耶。
當知即是密說一乘。
又古舊義。
般若已會法。
但未會人。
會法者。
一切法皆入法性皆入摩诃衍中(文)問。
若因同果亦應同者。
為雲三乘同學觀照般若欤。
答(雲雲)可劬勞之。
問。
以聲聞緣覺智斷望菩薩無生法忍。
其體各别可雲耶。
答。
引經雲。
皆是菩薩無生法忍(雲雲)問。
小乘智斷尤□淺近。
設雖回心向大猶當十信位。
彼無生法忍者在初地七地。
設雖通廣論之可在十信之初心。
然何以小乘有所得之小善為大乘無所得無生法忍耶。
答。
玄雲。
當知即是密說一乘(雲雲)故依通門會雲也。
若淺深别論者。
但可為初門耳。
然小乘亦無漏善根猶是實相之氣分故。
與大乘無生忍亦可同體。
但是十信之初心分齊欤。
問。
法花經意以佛性一乘俱為正宗耶。
答。
法花廣明一因一果為其正宗。
無所得及佛性為其傍義(文)問。
以正法中道為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