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小芸颔首道:“那是自然,眼下我還要去一趟君山普陀寺,你也來麼?”
黃一萍鄭重的道:“咱們同時受了那寺中和尚的好處,自然應該回去報答了!”
項小芸目光轉動,忽然又向站在不遠處的無心師太道:“師太可知三仙嶺上……”
無心師太誦聲佛号道:“貧尼知道……”
微微一頓,歎道:“這是前生注定之事,貧尼沒有什麼抱怨,貧尼就要回巫山去了!”
項小芸、黃一萍俱皆唏噓無言。
九華老人轉向公孫先生嘻嘻一笑道:“武林大事,不用咱們山野之人操心,自有他們各大門派做主,但……”
目光向虞大剛、項小芸、黃一萍三人瞄了一眼,又悄聲道:“有些事卻也不能完全不問!”
公孫先生也向三人投射了一眼,笑道:“自然,這件事……”
說着附在九華老人耳邊低聲細語了一陣。
這一陣低語說得九華老人滿面笑容,然後,兩位老人又分别向艾皇堂、莊七先生等說了一遍。
兩人也是滿面笑容,并且神秘的投注了項小芸等人一眼。
虞大剛讪讪地心中不是滋味,終于劍眉微蹙,向公孫先生深深一禮道:“弟子想向恩師商議一事!”
公孫先生笑道:“說吧!”
虞大剛忖思着道:“弟子曾遇到一位少林高僧悟元……”
公孫先生接口道:“那老和尚與我曾有一番緣份,你與他之事,為師也知道了,現在大約你是要将劍技歸還少林,是麼?”
虞大剛忙道:“弟子之意正是如此,尚望恩師準允!”
公孫先生大笑道:“這是應該之事,你去吧!”
虞大剛料不到恩師如此爽快,當下隻好道:“弟子就此告辭了!”
公孫先生揮揮手道:“去吧,不過,記住以一年為期,一定要到華山走一趟!”
虞大剛連聲應喏,又與衆人一一告辭,下山而去。
黃一萍也仿效虞大剛之例,提出了要去君山與長白山之請,公孫先生也毫不留難地完全準允,但條件卻是一年之後與項小芸同去華山。
黃一萍與項小芸自然也完全答應,于是兩人又複同乘一騎,告辭衆人向君山的方向而去。
望着兩人走遠的背影,九華老人、公孫先生以及艾皇堂、莊七先生等俱皆發出了一串爽朗的笑聲。
一年時光,終于過去了。
虞大剛首先到了華山,項小芸、黃一萍相繼而至,但他們卻不知道九華老人與公孫先生竟為他們安排了一個陷井,粉紅色的陷井。
其實,一年以來,華山之中已在大事準備,這一天更是到了武林中數百群雄,包括各大門派掌門在内。
虞大剛、項小芸、黃一萍仍然瞞在鼓裡,等到張燈結彩,鞭炮齊鳴,與百餘桌喜筵同開之時,他們三人方才明白了一切。
但不管他們三人,同意與否,都已經為時太晚,在九華老人與公孫先生主持之下,與艾皇堂、莊老七,以及各大掌門勸說之中,這三人推無可推,辭無可辭,隻好乖乖地接受了公孫先生的安排,成就了夫妻之好。
公孫先生的解釋使項小芸與黃一萍俱都感到滿意,他不停地聲稱:“我不能委屈任何一方,兩位新娘子是兩頭大,平起平坐,沒有小老婆。
”
表面看來,二女似是一再不肯,其實,這正是其詞若有憾焉,其實乃深喜之,所以她們兩人的内心之中都對公孫先生感激到了極點。
因為隻有這樣,才是她們期望的最好歸宿。
當年在江湖中共過患難的朋友,差不多都到齊了,不,也并非完全到齊,至少在喜筵中少見了一人。
那人是艾鳳翔。
也許是傷心人别有懷抱,因為他曾纏戀着項小芸,但項小芸卻不肯稍假辭色,使他傷心透頂。
但他畢竟也來了,不是公開地來,而是偷偷地來,是群雄歡呼、道賀的聲中,艾鳳翔的影子,也曾如鬼魅般地出現。
但他隻是看了項小芸一眼,就又悄悄地離開了華山,他去了哪裡,并沒有人知道,但江湖中卻再也沒傳過他的名字。
然而,江湖之上,武林之中,出現了一片升平甯靜的局面。
全書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