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76講 幫助孩子

首頁
    客廳内,有咨客在咨詢,在傾訴,教授在傾聽,在解答,衆人在認真的聽。

     女院長說:幫助孩子是天下父母義不容辭的責任,但“幫助”一詞聽起來簡單,要做好它,卻遠遠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認識我的人都知道,我是一個責任心很強的母親,我愛我的兒子勝過了一切。

    做母親二十年,年齡相距八歲的兩個兒子,是我生活内容的重中之重,在撫育他們一天天、一年年長大的過程中,我在幫助孩子方面,有着自己獨特的經曆和體會。

     “愛孩子,連母雞都會。

    ”我記不清這是誰說的話,它說明了母愛這種天性的普遍存在,但要使這種普遍存在于每個母親心中的,這天然的、無私的愛做到盡善盡美,那卻是需要用心,需要智慧,需要不斷探索、不斷提升的。

     初為人母,我們如獲至寶,面對一個經過自己十月懷胎的親身孕育,而降臨人間的小天使,面對一個如碧玉般晶瑩剔透的鮮活可愛的小生命,我們責無旁貸且心甘情願的為孩子做着一切,無聲無息的用母愛的甘泉将他撫育。

    在母愛的長河裡,孩子茁壯地、快樂地成長着。

     随着孩子一天天的長大,他們的獨立意識也在不斷增長,他們希望自身逐步強大,希望用自己的力量去面對世界。

    在走向強大的路上,他們需要父母親最有力的扶持和幫助。

     然而希望僅僅是希望,很多時候父母親的幫助,卻遠遠滞後于孩子的需要,在不得要領的幫助下,往往不僅沒有起到好的作用,反而破壞了孩子的正常發展;阻止了孩子潛在能力的快速提升;耽誤了他們走向獨立的進程;甚至留下了一些無可挽回的損失;也為我們自己回眸過去時,在心中留下了一個又一個深深的遺憾。

     大兒子上小學的時候,學校教育相對于現在還比較寬松,作業量也沒有這麼大,孩子學習比較輕松,再加上他在年級裡一直是名列前茅,所以,在學習上沒讓我操什麼心就長大了。

     小兒子七歲上學,正趕上了中國人對教育的空前重視階段。

    對高分、對大學的追求,一夜之間像鼠疫一樣,迅速蔓延開來,很快傳染了絕大多數中國人的心。

    好像考高分、上大學,是通向成功的唯一之路;似乎學習成績的好壞,是衡量一個孩子是否優秀的唯一标準。

    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小兒子的家長和老師,也不可避免的都被傳染了。

     自從那個小小的書包,背在他稚嫩的雙肩上的那一天起,一顆童心就有了負擔,童趣被打了折扣。

     剛入學時,他閃動着一雙清澈如水的求知的大眼睛,像一條可愛的魚兒,信心百倍地遊向知識的海洋,似一隻輕捷的小燕子,歡快的在家與學校之間飛來飛去;放學回到家,他趕快捧出作業一絲不苟的做了起來,那認真專注的神情,每每讓我的心中充滿無限的感動與甜蜜。

    每天晚上他還纏着我一個又一個的給他講童話故事或曆史故事——他像渴望雨露的秧苗一樣渴望着知識。

     慢慢的,老師在不斷加碼,每天都有許多作業,寫的,算的,背的,哪一項不做都不行,天天都做到很晚才能做完,很少有玩兒的時間了。

    在這沒完沒了的作業裡,孩子看不到希望,看不到盡頭,慢慢的就不再那麼積極主動了,也沒那麼大的學習熱情了。

    随着作業深度、廣度、及數量的增加,大大超過了孩子的承受力,也遠遠不是他能獨立完成的了。

    有不會的、完成不了的,他就來向大人求援,不管,是絕對不行的。

    從那時起,我就一步一步地走進了他的糾纏裡,而且越走越深。

     指導、幫助的時間久了,孩子在心理上形成了依賴,獨立思考的少了,把眼光盯在家長身上的時候多了,稍有困難他就來問。

    别的作業有不會的,經過講解他就自己去做了,最不好辦的是作文。

    每到老師留了作文的時候,他就不知道該從哪兒下筆,甚至不知道該寫什麼。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