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夜襲曹營

首頁
    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春,曹操剛剛戡平呂布、陳宮、張邈的叛亂,并接到天子诏書,正式擔任了兖州①牧。

    他更深刻地意識到朝廷和天子的餘威,進而放棄了攻打劉備、呂布的計劃,把營救天子東歸視為第一要務,于是用兵豫州②以掃除迎駕的障礙。

     『①兖州,在今山東西南部,河南東部。

    』 『②豫州,在今河南東部,安徽北部。

    』 這是個春天的夜晚,空曠的平原上萬籁俱寂。

    圓圓的滿月在雲端若隐若現,因為有些陰天,連顆星星都看不見,隻有清冷的月光給曹軍大營罩上一層朦胧的白紗。

    雖然已到了春天,但仍是乍暖還寒的時節。

    俗話說八月十五雲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燈,恐怕近一兩天又要下雪了。

     就在這片朦胧死寂之中,曹軍兵将似乎沒有注意到,有一支軍隊匍匐着逼近他們的大營。

    這不是一支正規軍,兵丁沒有像樣的铠甲,都是絹帕包頭,穿着形形色色的粗布衣,武器也隻不過是砍刀一類的短家夥,但人數卻着實不少——他們是豫州黃巾軍! 說來似乎有些離奇,自中原動亂以後,豫州本沒有大規模黃巾,僅僅是在汝南的葛陂有一些營壘。

    此間先是遭受西涼鐵蹄的踐踏,後來袁術扶植孫堅、袁紹遣出周喁,兩家争搶地盤反複交戰。

    因為長時間的戰争,城池郡縣遭到嚴重破壞,百姓逃亡田地荒蕪,就連黃巾餘黨也漸漸淡出了這片土地。

    直到兩年前,袁術慘敗于曹操之手,一路奔逃如喪家之犬,失去了其對豫州北部的控制。

    袁術逃到壽春後,為了給曹操制造麻煩,不惜扶植黃巾勢力複歸豫州,提供他們兵器與糧草,鼓動其首領黃邵、劉辟、何儀、何曼各擁兵馬萬餘,趁兖州内亂之機占據汝南、颍川之地,阻塞曹操西進和南下的道路。

     今夜突襲的帶隊之将,就是豫州黃巾的首腦人物黃邵。

    他完全沒預料到,曹操剛剛戡平兖州之亂就急着來打豫州,而且幾乎帶出了所有人馬。

    懾于曹操幾度大破黃巾的餘威,黃邵的部下兵卒漸漸有了離散之意。

    這樣的情緒一旦蔓延開來,黃巾軍必然土崩瓦解不戰而潰。

    為了振奮軍心,他決定以身犯險,親自率兵夜襲曹營。

     農民軍往往保持着日出而耕日落而息的生活習慣,最怕打夜戰,昔日曹操援助皇甫嵩以及平滅青州黃巾,靠的都是夜戰取勝。

    為了克服這個缺點,黃邵可沒少動心思,經過長期晝夜颠倒訓練,他在農民軍中訓練出一支打夜戰的隊伍,專門用來對付曹操。

    在他看來,官軍絕對想不到黃巾也會搞夜襲,這樣的行動無異于一支天降奇兵! 在衆多黃巾首領中,黃邵可算是出類拔萃的,不但威望高、武藝好,膽識也很過人。

    這一次他親自帶隊身先士卒,也是以絹帕包頭、嘴裡叼着大砍刀,與普通兵卒稍有不同的是,他穿着一身輕便的金縷銅片甲,這可是盜取諸侯墳墓時撈到的寶貝,生生從死人身上扒下來的。

     這會兒他首當其沖匍匐在地,以肘當步窸窸窣窣往前爬,五千部卒緊随其後。

    眼瞅着曹軍大營越來越近,敵人連一點兒反應都沒有,黃邵心中的喜悅之情呼之欲出,說不定今夜就可以取下曹操的首級。

    若不是他嘴裡叼着刀柄,這會兒恐怕已經笑出聲音來了。

     黃巾軍步步緊逼,漸漸離大營不足三十步之遙,曹營還是沒有動靜,隻有兩個巡夜的兵卒靠着轅門一動不動,似乎是睡着了。

    黃邵按捺着激動的心情不再爬了,張嘴放開砍刀,緊緊握在手中,低聲對身邊的人道:“傳令下去,所有人都看我的行動,聽我的指示。

    ”這是黃巾軍的一大缺陷,因為旌旗盔甲不足,所以打起仗來往往缺乏明顯的指揮标記,統帥的個人行為就成了決定勝負的緻命因素。

     口令低聲傳達下去,過了良久才恢複寂靜。

    黃邵覺得大家都已經被通知到了,忽然舉着大刀一躍而起:“跟我殺呀!”随着呐喊他已經沖向了轅門,後面兵卒看得清清楚楚,一個個也跟着蹦起來,高舉着兵刃奮力向曹營奔去,喊殺聲可謂震天動地。

    黑暗中待久了,黃邵兩眼看得分明,隻見曹營還是黑黢黢沒有動靜,兩個倚着轅門的巡夜兵似乎被吓傻了,連動都不敢動一下,靠在那裡等死。

     這還客氣什麼?黃邵奔至近前縱身躍起,瞅準了右邊那個兵,大刀劈頭蓋臉地砍了下去。

    耳輪中隻聽“嘶啦”一聲,黃邵險些摔個大馬趴,那刀竟從頭頂貫入自胯下而出——稻草人! 黃邵還沒明白怎麼回事呢,就見隔着栅欄門,一枝大戟已經刺了過來。

    他匆忙躲閃還是慢了,戟尖正中右臂,鋼刀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